俄羅斯軍事歷史學會:沒有芬蘭的幫助納粹德國無法圍困列寧格勒

俄羅斯軍事歷史學會科研負責人米哈伊爾•米亞格科夫表示,芬蘭軍隊參與進攻是列寧格勒陷入圍困的一個關鍵因素。如果芬蘭沒有介入,納粹德國就無法實施包圍。
Sputnik

整整80年前,1941年9月8日,列寧格勒圍困開始,持續近900天,成為偉大衛國戰爭期間最慘烈的悲劇之一。各方數據顯示,圍困期間,有80萬到100多萬人喪生,其中僅3%是死於轟炸和炮擊,其他人則是死於飢餓和病痛。

米亞格科夫說:“之前我們對芬蘭軍隊參與圍困列寧格勒沒有予以應有的重視。蘇聯戰後時期人們認為,既然芬蘭成了中立國,那麼就該繞開這段歷史,而不是強調這一點。但今天,我們應該將事情明確:是的,芬蘭參加了,而且如果不是它在1941年站在德國一邊參戰,那麼圍困就不會發生。”

歷史學家:德國人在衛國戰爭之初就計劃圍困列寧格勒
米亞格科夫解釋稱,正是因為芬蘭幫助了納粹德國,列寧格勒才會被夾在從卡累利阿地峽自北南下的芬蘭軍隊和自南北上的納粹德國軍隊之間。

米亞格科夫表示:“如果芬蘭在1941年沒有入侵蘇聯,那麼蘇聯就會有一條從北邊繞拉多加湖的一條備選道路,涅瓦河上的城市也不可能被封鎖。”

他還指出,支持希特勒的芬蘭在侵佔的卡累利阿建立了堪比納粹的殘酷制度。

米亞格科夫稱:“僅在彼得羅扎沃茨克一地就有6個集中營,裡面關押著普通平民,首先是來不及撤離的俄羅斯人。芬蘭人對他們非常野蠻,其中數萬人死於飢餓、欺凌和槍決。此外,芬蘭在1941至1944年俘虜的大約6萬名紅軍士兵中死亡人數達三分之一左右。”

米亞格科夫還駁斥了芬蘭史學界流傳的一種說法,即芬蘭參戰是1939至1940年蘇芬戰爭的合理延續。他強調,1941年赫爾辛基是為實現建立“大芬蘭”的侵略野心。

普京:俄羅斯永遠不會讓在集中營遭受酷刑百萬無辜人民的痛苦被遺忘
米亞格科夫說:“赫爾辛基想要實現‘大芬蘭’夢想,佔領了整個卡累利阿以及科拉半島,差點打到阿爾漢格爾斯克。”

談到列寧格勒保衛戰的歷史意義時,米亞格科夫指出,這不僅是偉大衛國戰爭史而且是整個世界史上的一個特殊事件,從未有過,之前之後都沒有過如此大城市(1941年為250萬人口)與世隔絕的情況,而且不僅頂住了敵人的猛攻,還生存了下來,並在可怕的飢餓環境中為前線製造了必要的武器。

米亞格科夫強調,如果列寧格勒在近三年的時間里未能成功遏制大批德軍,那麼他們可能會攻佔莫斯科,而這可能對整個偉大衛國戰爭進程造成不可輓回的後果。

米亞格科夫解釋說:“如果列寧格勒淪陷,納粹北方集團軍群部分軍隊會轉攻莫斯科。在這種情況下,從俄羅斯北方港口(盟友通過這些港口根據租賃協議向紅軍供應軍事裝備)出發的道路將被完全切斷,到時會有更多德軍參與進攻蘇聯首都,蘇聯便岌岌可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