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重新掌權給中國帶來的風險大於機遇

塔利班在阿富汗奪取政權已成為世界各大媒體的熱門話題。許多國家現在面臨著一個難題:如何與喀布爾新政權建立關係。目前中國正在尋求與塔利班建立最具建設性的互動。然而這是北京被自身的擔憂所驅動的強制性合作。
Sputnik

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說說為甚麼西方媒體認為塔利班給中國帶來的風險大於機遇。此外,我們還將瞭解為甚麼美國企業急切等待拜登政府在與中國貿易上的決定。我們還將探討投資者如何將其中國投資組合多元化,以應對中國科技公司面臨的日益增加的監管壓力。最後,我們會告訴大家為甚麼澳大利亞和中國仍保持著一些密切的貿易合作,以及這與液化天然氣有何關係。

俄國家杜馬主席:阿富汗局勢象徵著美國外交政策的破產
先來談談第一個話題。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在拜登宣佈美軍從阿富汗撤軍後,很多人都在談論中國會在美國撤軍後尋求佔領真空。有人指出,北京因此希望抓住機遇,加強自身在阿富汗的存在和影響力。中國外長王毅與塔利班領導人的談判為這種假設提供了理由。在隨後的會談中,中國外長表示希望塔利班在阿富汗和平重建中發揮重要作用。 CNN認為,對於在阿富汗擁有諸多經濟和投資利益的中國來說,塔利班上台仍是一大風險。有人擔心阿富汗可能成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恐怖分子的訓練基地。CNN同時指出,實際上中國從美國在阿富汗提供的穩定中受益。但這不僅僅是中國自身安全面臨的風險。北京正在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擴大其經濟影響力。激進武裝分子在喀布爾掌權可能會破壞整個地區的穩定,包括與阿富汗接壤的第三國,中國正在向這些國家推廣“一帶一路”倡議。然而,就像最近在巴基斯坦發生的造成9名中國工人死亡的恐怖襲擊,就是鄰國激進化的結果。既然塔利班在阿富汗成功奪權,該地區其他國家的激進情緒可能會開始升級。中國不會效仿美國的模式。相反,美國恥辱性地從阿富汗撤軍的例子證明,美國艱難而代價昂貴的軍事行動是死路一條。中國更有可能通過某種基礎設施倡議從阿富汗的戰後重建中受益。但北京只有在局勢穩定後才會這樣做。就目前而言,塔利班的掌權,相反,還是被視為破壞穩定的因素。與此同時,中國正在努力不要在萌芽狀態下斷絕關係。為此中國駐喀布爾大使館發出呼籲,呼籲阿富汗衝突各方確保在阿中國公民的安全。中國和俄羅斯一樣,不打算從喀布爾撤離自己大使館。

阿富汗在創紀錄的短時間內落入塔利班統治之下,加劇了美國當前立場的恥辱。美國人在這場歷史上最長的戰爭中花費了 20 年和 2 萬億美元,結果證明這完全是徒勞的。美國人反對的塔利班政權甚至在最後一批美國士兵離開阿富汗之前就已經奪取政權。僅用了一周的時間,塔利班就幾乎佔領了整個國家。


美國稱自己不對喀布爾機場混亂負責
儘管華盛頓清楚從阿富汗撤軍可能帶來的後果,但拜登政府還是決定步特朗普的後塵。特朗普認為阿富汗戰爭對美國來說代價太大。從這個意義上說,拜登儘管與前總統有政治對抗,但在包括對華貿易在內的許多問題上保持了連續性。據 Politico 報道,美國商界已經等了八個月,等待華盛頓對華政策的改變,但拜登並未取消特朗普執政時的任何關稅。拜登宣佈了審查中國貿易政策的程序,但沒有做出任何改變。因此,美國企業已經開始懷疑拜登的“工人領導”政策和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實際上如出一轍,尤其是在對華政策方面。 Politico 援引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的話稱,拜登是時候改變路線並兌現他的承諾了。然而,拜登不僅沒有取消關稅,還收緊了反華措施。特別是,他對涉嫌在中國侵犯人權的官員實施了個人制裁。擴大了美國投資者對中國企業的投資限制。股票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面臨的壓力進一步增加。同時,雙方尚不打算討論貿易問題,儘管特朗普簽署的協議規定每六個月進行一次談判。此前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要求拜登政府放寬對中國產品的關稅,並強調遭受損失的不是中國人,而是美國進口商。然而,白宮辯稱,拜登正在履行他的競選承諾:他將貿易問題置於次要地位,並從事更優先的任務——抗擊疫情並確保內部發展。


儘管中國與一些西方國家的關係正在惡化,但投資者不願離開中國市場。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在中國政府收緊對科技公司的監管後,投資者開始將資金投入北京認為更有前景的其他行業。結果,大量資金開始流入從事芯片、半導體和軟件生產的公司。生物技術公司也參與其中。第二季度,中國半導體行業的風險投資價值較上一季度增長了446%,達到創紀錄的89億美元。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已向中國初創公司 WeRide 投資 3.1 億美元,該公司為自動駕駛開發人工智能系統。相反,對受更嚴格監管部門的投資正在下降。第二季度對金融科技的投資比第一季度減少 36%。遊戲和電子商務行業的投資分別下降了96% 和 54%。投資者正在尋求在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和其他被認為具有戰略意義的領域投資中國公司。英國《金融時報》最後寫道,畢竟沒有甚麼比受國家保護的投資更好的了。


澳大利亞兩位前總理警告澳政府:別在對華關係上操弄政治
儘管澳大利亞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戰仍在繼續,但中國首次超越日本成為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的最大買家。據《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AFR)報道,截至6月30日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液化天然氣供應量增長7.3%,達3070萬噸。在澳大利亞 389 億美元的出口總額中,液化天然氣佔 156 億美元。 AFR指出,由於兩國政治和貿易關係存在分歧,有人擔心中國會限制購買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但事實證明,中國實際購買的液化天然氣比長期合同規範規定的還要多。例如,僅澳大利亞 QCLNG 在 2020-21 年就向中國出售了 690 萬噸液化天然氣,但根據合同,該公司應該供應一半。2020-21年澳大利亞向中國供應液化天然氣的平均價格下降30%,這或許提升了中國對原材料的需求。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總結道,日本不再是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的最大進口國,這無疑是打破長期趨勢的歷史性時刻。

(衛星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