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談談中國的反衛星武器(ASAT)為何嚇到美國,瞭解中國為何在技術成為競爭優勢和國家安全的主要因素的條件下仍繼續向本國科技公司施壓。此外,我們將介紹為甚麼歐洲不力爭加入美中對抗軌道,卻相反想與北京合作。最後,我們將從中國和澳大利亞在非洲利益交叉的角度來觀察兩國之間的對抗。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道,中國從澳大利亞手中奪取了非洲採礦業。報道中舉出剛果共和國和喀麥隆為例來說明問題。澳大利亞聖丹斯資源有限公司(Sundance Resources)、赤道資源公司(Equatorial Resources)和科瑞礦業公司(Core Mining Congo)的許可證突然遭到吊銷。原來,剛果當局向中國幾個公司發放了開發一流礦床的許可證,取代了他們。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喀麥隆和幾內亞。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對非洲各國政府青睞中國公司的解釋是財務動機。例如,將取代澳大利亞聖丹斯資源有限公司的中國小圖公司(AustSino)承諾在喀麥隆的克里比建設一條510公里長的鐵路線和深水港。中國約佔向剛果和喀麥隆發放貸款的80%,而且貸款額高達兩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與國際金融機構同意只有在某些國家進行深度改革後才能發放貸款不同的是,中國不設定這樣的前提條件,發放貸款相對容易。而且,中國通常不要求直接歸還貸款。取代這一點的是,只需要允許中國各公司在原料部門運營即可。此外,中國準備在發展中國家建設基礎設施,作為獲取這些國家資源的交換。對於非洲貧困國家來說,這是改善本國經濟狀況和確保發展的良機,但這對澳大利亞來說是個壞消息。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最後說,堪培拉和北京之間的緊張局勢越是緊張,中國把澳大利亞公司排擠出第三國市場的努力就越強烈。
中國正在擴大與科技公司的鬥爭。英國《金融時報》(FT)指出,在“滴滴出行”(Didi Chuxing)應用從國內應用商店下架後,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簡稱國家網信辦、國信辦)宣佈了一系列新的調查。這一次,監管部門的關注焦點是“運滿滿”、“貨車幫”等卡車租賃應用。像“滴滴出行”這樣的平台被禁止註冊新用戶。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出,各公司在網絡安全和用戶個人數據保護領域存在違法行為。與此同時,新的調查已經引起股市大波動。“滴滴出行”的主要投資者軟銀集團(SBG)市值下跌5.4%,而阿里巴巴和騰訊在香港的股價分別下跌2.9%和3.7%。“滴滴出行”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兩天後股價下跌5.3%。“滴滴出行”的首次公開募股(IPO)是自2014年阿里巴巴紐交所上市以來中國各公司在紐約規模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目前,中國監管機構正在向各公司發出明確信號:它們可以進入外國股市,但首先必須理清家務,也就是中國用戶數據的安全。由於數據被視為是國家財富,沒有人對數據擁有比國家更大的權力。這並不是中國科技公司第一次受到監管機構的密切關注。2021年上半年,34家中國企業在美國首次公開募股時共吸引了創紀錄的124億美元。《金融時報》最後寫道,但是,這些公司在資本化過程中遭受了超過60%的損失:他們的股票價格跌破了發行價。
(衛星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