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布魯塞爾使團稱此類言論是對中國和平發展的詆毀。侵略行為不在中國人的遺傳密碼中,這是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國際信息安全與科技政策中心首席研究員阿列克謝·比留科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做出的評論。如果說中國對北約國家構成“系統性挑戰”,那只是它作為全球經濟火車頭。阿列克謝·比留科夫說:
“這種挑戰只能說明中國的威望和影響力,也顯示了美國及其盟友的嫉妒。縱觀其漫長的歷史,中國從未表現出任何侵略性。因此,北約的所有這些提法都是非常失敗和憑空的。從中國的成功發展來看,中國顯然正在付出很大努力來確保這種發展以一種綜合的方式繼續下去。它將在和平發展中取得巨大成功,有關中國在世界上的角色的錯誤言論也會自行消失,當然是在假設西方不採取一些明顯的侵略行動的條件下。我不認為西方會走這一步,因為它會遭受更大的損失。”
根據北約峰會的最終文件,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和外交政策在北約安全威脅的清單上排名第四。其中,北約有意遏制中國,被視為北約發展的新趨勢。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呼籲北約應對中國在各個地區不斷增長的軍事存在做出反應。他特別提到中國在非洲的活動。另外,斯托爾滕貝格還提到了網絡空間,在他看來,中國在此空間也採取了危險行動。 這位北約秘書長稱中國對北約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的重大投資是另一個威脅,指的是參與港口和電信網絡建設。他說,“我們必須作為一個聯盟共同作出反應”。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朱鋒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把這些言論視作圍繞“中國威脅”的“蓄意炒作”。 他認為,斯托爾滕貝格不過是正在為美國和北約在軍事領域和安全戰略方面的新行動尋找藉口。朱鋒主任說:
“首先,對於該說辭中方應該進行駁斥。因為中國在海外沒有建立軍事基地,所謂‘中國在全球不斷擴大軍事影響存在’並不是在描述事實,很大程度上是誇大或故意炒作中國威脅論。其次,這件事情對中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提醒,即拜登政府上台後,針對中俄的戰略打壓、軍事防範,包括安全領域的騷擾在不斷升級和擴大。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今天的講話背後所體現的,是美國極力希望獲得盟友在中俄政策問題上所謂話語的主導權。這種話語的主導權是要把中國和俄羅斯塑造成完全站在民主國家對立面的所謂的專制國家,進而為美國在經濟科技社會等多方面對華進行戰略競爭提供合法性。"
“眾所周知,明日拜登和普京將在瑞士舉行會面。我們可以看到,普京總統近日在接受採訪時再三強調,美國和西方國家應該好好看看自己,不要一味指責中國和俄羅斯。所以現在斯托爾滕貝格的一番講話,很大程度上是故意激化大國間的矛盾和衝突,為美國和北約新的軍事安全戰略行動尋找藉口。對此我認為中國和俄羅斯需要加強磋商,進一步推動我們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
處理對華關係不應僅限於安全問題。這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在 北約峰會結束後做出的表態。法國總統表示,中國是法國正在努力解決世界問題時需要與其進行合作的大國之一,諸如在氣候、國際發展融資問題,包括對非洲國家經濟支持等方面。
“在美國的西方盟國中,意大利、法國和德國與其步調不太一致。英國雖然有心追隨,但是自己的脫歐過程都不順利,可以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目前緊跟美國的就是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至於其他國家,韓國暫無反華動態,南非是金磚國家的成員國,印度甚至連總理都未親自出席峰會,並且還在明裡暗裡接受中國的疫苗。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實質性的反華措施只能繼續在涉疆、涉港和人權問題上鼓譟一時,而在經濟科技上制裁中國幾乎是不可能的。”
儘管如此,北約峰會整體上還是履行了美國的政治指令。中國作為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現在已經成為北約的系統性敵人。美國的北約夥伴同意美國將中國的發展視為對整個北約的軍事威脅的解釋。對美國宣誓政治忠誠會給他們自己帶來甚麼樣的現實紅利?未來加拿大和歐盟與中國的關係是否會從中受益?北約峰會是否會成為中西新分界線劃分的又一推力?顯然,美國的北約盟國將不得不盡快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然後要為自己的行為而懊悔。西班牙外交大臣岡薩雷斯週二告訴記者,中國不是北約的敵人。他稱中國是一個系統性參與者,西方應該更明確地將其納入風險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