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或在北京冬奧會前因西方將體育政治化而報復西方

歐洲議會議員和歐洲、美國、加拿大等多國議員呼籲以不同方式抵制2022年冬奧會,不過,正如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的專家指出的那樣,這些政客在本國的影響力非常有限。他們認為,這種在奧運前夕針對中國的不道德的把戲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Sputnik

美國民主黨眾議員湯姆·馬林諾夫斯基和共和黨眾議員邁克爾·加拉格爾建議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敦促國際奧委會開始緊急尋找合適的冬奧會地點代替北京。該建議得到委員會主席格雷戈里·米克斯的支持,已被提交給美國國會。

中國外交部:敦促美加有關人士停止利用奧林匹克運動搞政治操弄 勿站在運動員的對立面

與此同時,歐洲議會議員安格魯(Engin Eroglu)向歐洲理事會提交了一份正式的議會請求。他要求重新考慮歐盟代表是否應該參加北京奧運會的問題,並聽取作為奧運會商業贊助商的歐洲公司的意見。在推特上所謂的議會間中國問題聯盟頁面上也有報道稱,英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捷克、瑞士、立陶宛、瑞典和丹麥的多位議員正在呼籲官員、政府成員、王室成員或公開宣佈抵制奧運會,或拒絕參加奧運會的邀請。還提議利用冬奧會討論中國的人權問題,並在奧運會期間尋求新聞自由。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亞歷山大·洛馬諾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這些抵制北京奧運會的呼籲幾乎同時來自不同的西方國家,看起來已經像是一場精心協調的政治運動,旨在抹黑2022年冬季奧運會。

亞歷山大·洛馬諾夫說:“西方政客和激進政治勢力會竭盡全力破壞北京冬奧會的氣氛。在他們看來,奧運會似乎給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一些政治優勢,而他們認為,中國不應該擁有這些優勢。然而,中國和其他任何國家一樣,非常看重這種活動。舉辦盛大國際比賽的國家的地位對它來說很重要。”

政治有可能會以某種方式影響冬奧會。因為拜登上台後,西方得以形成了某種反華聯盟,聲稱要以人權為藉口對中國進行抵制和制裁。至於提出更改冬奧會舉辦地,這完全是對中國施壓的政治槓桿,企圖逼中國做出一些讓步。當然,考慮到中國在世界上的分量和影響力,這一倡議沒有前景,也不可能變成現實。如果西方的壓力過大,那麼北京可能會採取報復措施,而且是非常嚴厲的措施。

中國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副教授龔洪烈在評論西方有人呼籲“外交抵制”時指出,在 2008 年奧運會之前和現在對中國的施壓反映了美國和西方對中國根深蒂固的偏見和意識形態敵意。他說:“在涉及類似奧運會的議題時,西方國家一直試圖把體育問題政治化。他們經常通過這些議題,以人權為由向有關國家施加壓力。除中國外,其他國家也有過同樣的遭遇。就對華議題而言,無論煽動結果如何,這些西方政客都一定會借助這種機會宣傳他們的主張和立場。包括近兩年來,美國和西方國家在中國議題上都不斷地在製造各種聲音。我想在冬奧會議題上,他們更是會把其與試圖干涉中國內政的政策結合起來。

 “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就曾在西藏議題上向北京施壓。總體來看,這通常代表美國或者西方社會當中一部分人根深蒂固的對華意識形態偏見,或者意識形態敵意。這種思潮在最近兩年中美關係惡化的背景下,特別是疊加疫情因素後更是獲得了較大的發揮空間。不過這些抵制聲音音量雖大,但最終對國家政策的影響比較有限。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國家已經從行政單位層面直截了當地否定了抵制冬奧會的政策。而有些國家即使態度尚且不明朗,我認為會加入抵制的可能性也不大。”

中國外交部:美方個別政客應停止利用奧林匹克運動搞卑劣的政治把戲
無論是美國還是其他西方國家,都尚未正式形成對北京冬奧會的態度。與此同時美國的反華勢力越來越猖獗,已經近乎歇斯底里。例如,美國總統拜登在《華盛頓郵報》的一篇文章中竟稱,要剝奪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參與世界貿易規則制定的權利。拜登說,在布魯塞爾與歐盟領導人舉行的會議上,各方必須重申“市場民主”,而不是中國或其他任何人制定的 21 世紀貿易和技術規則。 此言證實了觀察家們的預測,即美國總統6月中旬訪問倫敦和布魯塞爾的結果之一可能就是美中國對抗的進一步加深。亞歷山大·洛馬諾夫專家也不排除這種可能。他說:“西方聲稱它今後仍將向全世界發號施令的立場是死路一條,而且沒有前途。改變了的世界不再像上個世紀那樣準備好接受這些規則。因此,拜登的政策並不是新千年中美關係走向建設性互動的路徑。

“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的運動在美國或歐洲都沒有獲得任何大的支持。冬奧會運動員和商業贊助商對此沒有反應。國際奧委會為成功舉辦冬奧會,也在加強與中國的接觸。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週一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評論美國總統拜登的文章時表示,國際社會事務的磋商應有各國共同參與,不應只限於一些特選國家。這位中國外交官強調,以意識形態划線,搞針對特定國家的小圈子,或者是選擇性偽多邊主義——這些都是與現代潮流背道而馳的行為,不得人心且沒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