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淘汰”:美國陸軍承認自己的裝甲車無作戰能力

裝甲不足、機動性差、火炮威力過大和過重,因為這些缺點,五角大樓被迫提前令基於斯特賴克(Stryker)裝甲運兵車的自行火炮裝置退役。斯特賴克輪式裝甲車是在21世紀初期開發的,但在伊拉克進行的首次戰鬥使用中暴露出了整個家族設計的不完善之處。您將在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材料中看到這款美國裝甲車的缺點。
Sputnik

車輪上的大炮

五角大樓在2002年列裝了斯特賴克裝甲車。它們是在加拿大LAV III裝甲運兵車的基礎上開發的,而加拿大LAV III裝甲運兵車又是1970年代設計的瑞士“水虎魚”(Piranha)裝甲運兵車的現代化版本。

美國裝甲運輸車與原型車沒有太大區別——車體和總體佈局沒有變化。只是把高度略微增加,加強了裝甲防護能力,並調整了底部輪廓。機組人員為兩人,載員九人。兩驅斯特賴克裝備了一台35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最大公路行駛速度可達10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達500千米。

車體正面裝甲可抵御14毫米穿甲彈或155毫米炮彈碎片的襲擊。側面和尾部只能防禦7.62毫米子彈。

標準模型的武器是12.7毫米或7.62毫米勃朗寧大口徑機槍。可以安裝4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還研制出裝甲運兵車的數個衍生型號,包括安裝自行式120毫米迫擊炮的裝甲車、偵察車、指揮和參謀車、工程車以及醫療救護車。

此外,還有一個安裝有重型武器——105毫米坦克炮的版本。五角大樓決定放棄對這一旨在攻擊要塞、掩體和敵方裝甲車的版本的升級。發現了火炮和自動裝彈裝置存在系統性問題。這是美國第一款裝甲運兵車。例如,阿布拉姆索夫大炮至今仍需以手工方式重新裝彈。

“不得不淘汰”:美國陸軍承認自己的裝甲車無作戰能力

沒有達到期望
2000年初期,五角大樓立即訂購了2000多輛裝甲運兵車——他們準備立即消除機動步兵運輸車輛的短缺問題。同時,組建了專門的機械化旅——斯特賴克旅級戰鬥隊(SBCT)。

每個“斯特賴克”戰鬥旅都有約4500名士兵和軍官,擁有可執行各種任務的300輛輪式裝甲運兵車。從戰術角度來看,斯特賴克旅戰鬥隊的地位在乘坐悍馬車的高機動步兵與重型裝甲部隊之間。

人們普遍認為,這些旅能夠迅速部署並有效地解決在世界各地爆發的作戰任務。使用C-130“大力神”運輸機實現人員和設備的轉移。

2004年,第一支“斯特賴克”戰鬥旅被派往伊拉克。同一年,他們制定了在敵對行動中使用“斯特賴克旅”的戰術,測試了新型裝甲運兵車。指揮部注意到了編隊和裝甲運兵車的高效率,特別是在城市戰中。但是,士兵們抱怨車輛設計上的缺陷,火力不足和裝甲薄弱。

事實證明,裝甲運兵車僅在平坦的公路和高速公路上才是好用的——在地形崎嶇的路段,該裝甲運兵車會陷入泥土或沙子中。發動機通常不得不使用更高的轉速,因此特別耗油。越野車上不能掛載懸掛:與加拿大和瑞士的類似產品相比,斯特賴克要重得多。

“不得不淘汰”:美國陸軍承認自己的裝甲車無作戰能力

另一個嚴重的設計錯誤是裝甲,它只能保護乘員免受輕武器的傷害。在實際戰鬥中,敵人更喜歡使用火箭筒。 輕型反坦克火箭筒發射的火箭彈很容易刺穿車體,因此車輛不得不臨時加裝格柵裝甲。

此外,由於重心較高,斯特賴克經常會在通過障礙物或觸雷時發生側翻。此外,在發生側翻時,安全帶無法正確地將人員固定,導致數名士兵喪生。

“不得不淘汰”:美國陸軍承認自己的裝甲車無作戰能力

一連串的問題

已在試圖改正這些缺陷。例如,格柵裝甲和鉸鏈裝甲開始作為出廠標配。因為重量增加了,因此在空中運輸車輛時出現了複雜問題——一些更新升級完全超出了運輸機的運載能力極限。

新的電子設備和夜視設備也沒有令情況有太大的改觀。斯特賴克仍然是一款有很多問題尚未得到解決的車輛。而且,升級更新需要整個計劃的額外資金。

此外,美國陸軍中裝備符合現代戰爭要求的裝甲運兵車的問題已經存在了數年之久。五角大樓曾試圖實施一些項目,但無濟於事。

因此,2004年,美國將軍們構想了軍隊的重大改革。在未來戰鬥系統(FCS)項目的框架內,他們決定建立一系列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裝甲車輛。數千億美元被投入研發工作,曾計劃在2015年部署裝備新裝備的第一個旅,並在2030年之前形成15個旅級戰鬥隊。然而,該計劃被意外中斷——官方措辭是,這與國防戰略的變化有關。

“不得不淘汰”:美國陸軍承認自己的裝甲車無作戰能力

然後,美軍啓動了下一代步兵戰車項目——地面作戰車(GCV),該車在防護能力方面應該能超越過時的M2佈雷德利步兵戰車,同時還要更輕並具備更好的機動性。

結果,對於批量生產來說地面作戰車實在太昂貴了——2014年所有工作都被壓縮了。

“不得不淘汰”:美國陸軍承認自己的裝甲車無作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