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有哪些重要意義?

中國專家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是對中國探火技術綜合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驗,它的成功證明瞭中國的科技實力過硬,並為下一步實現火星採樣返回打下了重要基礎。
Sputnik

俄美祝賀中國火星探測器著陸 中國外交部:中方將以開放包容姿態推進國際合作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消息,5月15日7時18分,科研團隊根據“祝融號”火星車發回遙測信號確認,天問一號著陸巡視器成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取得圓滿成功。後續,“祝融號”火星車將依次開展對著陸點全局成像、自檢、駛離著陸平台並開展巡視探測。

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的技術難點是甚麼?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介紹,天問一號探測器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著陸巡視器包括“祝融號”火星車及進入艙。2021年2月24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實施第三次近火制動,對火星開展全球遙感探測,並對預選著陸區進行詳查,探測分析地形地貌、沙塵天氣等,為著陸火星做準備。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強調,就單獨任何一個環節來說,中國都已掌握了相關技術,但是由於不夠瞭解火星大氣層狀況,而大氣層情況對接下來的環節有重要影響,所以這是對中國探火技術綜合能力的巨大考驗。

他說:“首先,火星探測面對的是雖然有大氣層,但是大氣層極端稀薄的情況,火星的大氣壓不到地球的1%。所以既不能直接套用在月球著陸的經驗,也不能用(載人飛船)從太空返回地球的經驗,而是要根據火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技術措施,但在這一點恰恰是中國的短板。因為中國第一次探測火星,對火星的大氣層都太瞭解,只能從歐洲的一些友好國家那裡得到一些數據。

其次,著陸的每一個階段成功與否、怎麼設計,都跟大氣層的狀態有關係。比如,進入大氣層以後進入減速階段,完全是靠跟大氣的摩擦來減速,而這時候由於摩擦返回艙會非常熱。因此,返回艙怎麼設計,在甚麼高度進入大氣層,在甚麼高度上打開降落傘,都跟大氣層的密度、大氣層結構、風場等等有關係。以及在稀薄大氣上,降落傘需要做多大,降落傘運行多長時間,在超聲速情況下如何打開降落傘等等要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一環扣一環,彼此相互影響,任何一步出現差錯,就沒法完成這個任務了。”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的重要意義

中國航天局表示,此次天問一號任務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發射、行星際飛行及測控通信、地外行星軟著陸等關鍵技術,實現了中國首次地外行星著陸,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義的里程碑。

而談及此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的具體意義,焦維新教授從政治意義、技術意義、科學意義和對下一步研究的影響這四個方面進行了介紹。

習近平:天問一號探測器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跡
他依次進行說明:“第一,這是中國科學技術的一個重大成就,第一次就實現了完美的著陸,對全國人民來說都帶來了很大的鼓舞,增強了中國人民的信心和自豪感。

第二,因為要完美地在火星著陸是一項綜合技術,不是掌握哪些單獨的技術就可以解決的,此次成功著陸說明中國科研人員從各部件的設計到最後的執行都非常完美。

第三,火星車對探測火星來說意義重大。因為這麼多年人類在探火方面取得了很多的成果,普查階段基本告一段落,而火星車是屬於詳查的第一步,現在中國第一步就進入了詳查階段,所以有特別意義。

第四,因為未來中國探火任務還要進行取樣返回,取樣返回也面臨成功著陸的問題,所以這次任務解決了技術難點以後,是為我們後續的成功打下基礎。”

中國下一步將攻克採樣返回技術

焦維新教授指出,中國下一步將致力於攻克火星採樣返回涉及的相關技術。包括採樣技術、從火星表面起飛技術、在火星軌道交匯對接技術等等。從目前來講,中國還需幾年的努力才能將這些難題攻克下來,預計到20年代末能夠實現火星採樣返回。

據瞭解,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正式批復立項,計劃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對火星進行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在火星表面開展區域巡視探測。任務實施過程中,中國國家航天局與歐空局、阿根廷、法國、奧地利等國際航天組織和國家航天機構開展了有關項目合作。目前,探測器已在太空運行295天,距離地球約3.2億千米。

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5日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致電祝賀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他在賀電中表示,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邁出了中國星際探測徵程的重要一步,實現了從地月系到行星際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人的印跡,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