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和中國高校學生為何容易抑鬱?

中國科學院近日發佈大型研究報告《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其中指出,中國研究生群體的抑鬱和焦慮情況十分嚴重。接受調查的研究生中60.1%有焦慮問題,這個比例在亞洲國家中僅次於韓國和日本。是甚麼導致了年輕人出現這種傾向?讓我們聽一聽心理學專家怎麼說。
Sputnik

莫斯科國立心理師範大學臨床心理學和心理治療學教研室引用的數據顯示,俄羅斯大學生也有明顯的抑鬱和焦慮症狀。接受調查的553名大學生中23%有嚴重的社交焦慮,35%有抑鬱症狀,且18%為中度和重度抑鬱。社交焦慮和恐懼首先與運動量減少以及逃避在研討會和會議上進行交流和公開演講有關。

專家:千禧一代健康狀況差 自殺率高

此外,根據研究數據,俄羅斯大學生自殘情況也很嚴重。28%的大學生有這樣的念頭,6%在過去有過自殘行為。

咨詢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系主任阿拉•霍爾莫戈羅娃向衛星通訊社表示:“促使年輕人社交焦慮加劇的原因在於直接面對面交流和虛擬網絡交流之間的不平衡。研究數據表明,喜歡通過網絡交流甚於面對面交流的青少年和年輕人,社交焦慮更嚴重,更難理解他人的心理狀態。”

此外,研究發現,通過社交網絡交流會助長所謂的不利社會比較(即經常拿自己跟別人比,覺得自己不好),也會促使年輕一代抑鬱和焦慮加劇。

霍爾莫戈羅娃說:“在當代信息社會,造成年輕人出現不良情緒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即宣揚不健康的審美標準,對自己外表不滿意,準備做危險的外科手術,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來達到這些標準和理想要求的年輕男女的人數驟增。”

需要指出的是,不僅在俄羅斯,而且在中國,這些“標準”早在學齡前就定了,通過時尚玩偶和引人入勝的雜誌。

心理學家給出兩種應對考前焦慮的方法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佈的報告指出,中國研究生群體也有嚴重的抑鬱和焦慮問題。研究小組負責人陳祉妍教授認為,這是因為研究生學業壓力大、就業前景不理想以及不知道畢業後要從事怎樣的工作。

報告說,導致如此高比例的抑鬱、焦慮水平,學業壓力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此外,就業前景不理想和不知道自己適合怎樣的工作也是研究生主要的壓力源。沈重的學業壓力導致了研究生群體過長的工作時間,而過長的工作時間對心理健康有著負面影響。研究認為,工作時間越長,抑鬱、焦慮的風險越高,當日常工作時間超過10個小時,就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抑鬱表現。因此,日常工作時長控制在10個小時以內可能更有利於心理健康。

西方國家和俄羅斯的現代研究大多表明,年輕人出現社交焦慮症狀是受大眾媒體和家庭環境的壓力的影響,生活在特大城市的人情況最為嚴重。

例如,英國專家T.Curran和A.Hill研究發現,教育界的高度競爭和一貫追求成就對英國年輕人的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俄羅斯專家認為,解決此問題的一個方法是設立心理健康支持機構,與學校保持緊密合作,找出風險人群,並及時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