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芯片領域能否超過台灣?

美國總統拜登與全球技術公司代表討論了芯片短缺的問題以及美國重返半導體行業全球領導者角色的前景。白宮發佈的新聞稿稱,其中會上討論了拜登對美國基礎設施進行投資的計劃。美國表示願意增加對技術的投資,包括對芯片生產的投資,因為中國和其他競爭對手一刻沒有打盹,美國必須重新獲得領先地位。
Sputnik

本次會議在線舉行。除了美國總統,還有美國商務部部長雷蒙多、總統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和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布萊恩·迪斯出席了本次見面。通用汽車、Alphabet、英特爾、台積電和許多其他技術公司的高官參加了此次會面。路透社此前報道稱,此次會面由美國汽車製造商發起。他們仍在遭受市場上芯片短缺的困擾。他們表示,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將減產128萬輛汽車。

美國欲阻礙中國研發超級武器
像其他美國總統一樣,拜登也少不了大話:“我們在20世紀中葉領導了整個世界,在世紀之末領導了世界,我們現在仍將領導世界。” 白宮發言人普薩基說,具體的決定尚未制定,也沒有計劃制定。這次會面的目的是與技術界領導人進行坦率對話。普薩基表示,對話是成功的。白宮官方發佈的內容很少。據稱,各方都強調了提高半導體行業現有供應鏈透明度的重要性,以便將來不會出現半導體短缺的情況。還討論了拜登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據稱,該計劃旨在改善國家安全、供應鏈的穩定以及未來基礎設施。

所有這些表述的背後掩蓋著十分簡單的事實。美國已經失去了在半導體行業的領導地位。如果說1990年美國佔世界​​半導體產量的37%,那麼現在這一份額不超過12%。此外,一些美國科技巨頭,例如英特爾,正在逐漸失去優勢。英特爾的中央處理器不再是世界上最快的。從技術角度看,這家公司也開始落伍。英特爾僅在去年才推出了10 nm工藝技術,而台灣台積電已經掌握了5 nm厚處理器的生產——這在微電子領域有著巨大差異。最後,英特爾去年的芯片製造資本支出約為143億美元。三星的開支是它的兩倍。無論從市場規模看,還是從產品技術水平看,台積電已經成為領導者。它計劃今年將資本支出增加到280億美元。

由此可見,美國半導體產業目前實際上落後於世界進步的步伐。美國總統拜登制定了龐大的2.25萬億美元基礎設施投資計劃(American Jobs plan)。其中,計劃在半導體上花費500億美元。資金應用於研發以及在美國建立生產設施。按照拜登的計劃,這首先應該創造就業機會,其次應該使美國恢復昔日的偉大。此外,美國官員還在視頻會上表示,這將保護當前的供應鏈免受干擾和短缺。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總的來說,美國總統是想推動他的投資計劃,以使共和黨人更難挑戰他。

陳鳳英說:“拜登之所以強調這一點,主要是為了後面的政策造勢,即重振美國經濟或美國科技,吸引世人關注拜登現在的規劃,為自己拉輿論、拉支持,同時向共和黨施壓,讓他們沒有理由再強烈反對拜登2萬億美元的新基建計劃。當前拜登有一項2萬億美元基礎設施計劃,旨在創造就業機會。我認為這基本有可能實現,因為包括服務業在內的很多行業可能在疫情過後崗位都會減少,勞動者可以轉向從事其他行業。但是芯片則是另一個問題,畢竟這屬於高新技術,不是普通人隨便可以勝任的。因此我認為若要芯片產業鏈回歸美國本土,是有一定困難的,不過發展聯盟戰略是有可能的。比如資助補貼韓國、印度等其他亞洲地區的芯片企業,在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地區形成專門供給美國的海外產業鏈。”

中國為何能在電動車領域超越美國?
當然美國政府斥資500億美元發展半導體產業的計劃提起了企業參會者的興趣。台積電副總裁彼得·克利夫蘭表示,美國總統的想法證實了美國對果斷行動的承諾,這將使全球市場上的所有人絕對受益,台積電熱烈歡迎美國兩黨和總統的努力。順便說一句,台積電計劃在亞利桑那州建造一個價值120億美元的芯片工廠。這些費用的很大一部分預計將由美國政府補貼。

當然,如果華盛頓以金錢和補貼吸引全球芯片製造商,那麼他們的一部分業務將轉移到美國。但這裡隨即出現幾個問題。這些企業的效益將如何?如何把公開的政府商業補貼與市場經濟規則相結合?最重要的是,誰來支付這一切?正如陳鳳英專家指出的那樣,畢竟美國正在借助這些支持經濟的大規模措施為自己挖一個巨大的債務陷阱。

陳鳳英說:“我認為這是拜登政府在振興美國方面出台的一個‘狠招’。當前拜登承諾一是‘美國回來了’,二是振興美國經濟。所謂的振興美國經濟,即拒絕被中國超越。眾所周知2020年美國的財政赤字已經創歷史新高,近期拜登政府又宣佈‘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將投入2.25萬億美元。再加上1.9萬億美元的強刺激措施,可以說這對財政無疑是巨大的壓力。同時拜登還試圖進行稅制改革,從富人、企業以及海外的子公司獲取一定資金。不過我想這部分資金是有限的,不可能太多。因此美國的赤字經濟或債務經濟已經成為一個現實,大量放水的結果可能就是膨脹,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也很難得以解決,包括芯片供應鏈問題。”

問題不僅在於美國的勞動力成本高,還在於在美國生產芯片並不賺錢。有充分的理由可以說,這個先進領域的中心正在向東方轉移,包括轉移到韓國、日本和台灣。在這些地區,勞動力成本也不是白給。但是芯片生產在地理位置上靠近主要銷售市場——中國大陸。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消費國,每年進口該產品的金額為3000億美元——比買石油的錢還多。顯然,從美國運出芯片比在必要的供應鏈附近生產要困難得多,成本也更高。

至於芯片短缺,美國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這種短缺。華盛頓不止一次禁止向中國公司提供使用美國部件和技術專利生產的芯片,被禁清單越來越長。毫不奇怪,許多公司(主要是中國公司)對未來沒有把握,主要是難以把握美方未來的行動,因此正在大量囤積這些產品,以免由於白宮的決定而在一夜之間失去全部業務。結果,台積電等製造商的收入增長了近50%。正是由於美國的制裁,他們的競爭優勢才得以增強:作為一家非美國公司,台積電與中國的合作要比與來自美國的競爭對手合作更容易。

因此,即使全球製造商屈服於利用補貼的誘惑,他們也不大可能放棄中國市場。美國的投資不會幫助它重新獲得芯片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相反,它將造成市場分散。來自第三方國家的公司將打造自己的實力,因為它們不僅將為美國服務,而且也將為中國服務。中國為技術領域的發展打算在未來五年內花費一萬多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