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認為,中國近來之所以成果不斷就是因為北京向航天工業上投入大量資金,而且中國不僅試圖複製NASA技術,而且還善於借鑒世界上最先進的太空探索經驗,包括私營公司的經驗。例如,2019年中國“長征2C”火箭上出現了柵格舵。從外觀上看,它們與SpaceX“獵鷹9號”火箭上安裝的柵格舵一樣。此外,中國還計劃使“長征8號”運載火箭重復使用。順便說一句,該運載火箭使用煤油作為燃料,而 SpaceX火箭使用相同的燃料。中國政府計劃到2025年火箭將能夠從太空返回到海上平台。就像SpaceX的Falcon 9一樣,作者指出。
然而,作者列出的這些論據很難被認為是複製他人技術的證據。作者在提及“獵鷹9號”使用的柵格舵時,不知為甚麼只字未提柵格舵實際上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由蘇聯工程師別洛採爾科夫斯基博士領導下發明並在1970年代首次用於蘇聯彈道導彈。中國火箭像“獵鷹9號”一樣使用煤油作為燃料也不足為奇。煤油加某種氧化劑是最常見的火箭燃料類型。這就如同指責汽車製造商像競爭對手一樣使用汽油。最後一點,創造一種可回收運載火箭的願望是大勢所趨,其目的旨在節省和提高航天工業效率。不僅美國和中國有這樣的計劃,俄羅斯也有。從經濟和安全角度來看,特別是對於海洋國家而言,將導彈返回海上平台是一個明智的決定。不過,中國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歷程的確與美國相似。只是中國在某些太空領域的計劃更加宏大。
這裡很難反對CNN文章作者的觀點。除了國家航天計劃外,中國還積極發展私營航天。目前幾乎所有突破性技術的進步都有某種方式的私人資本的參與。埃里克·伯格就此指出,而美國航天局則相反,仍在“燃燒”國庫資金,而私人公司則獨自發展。而且美國在政府層面還拒絕全球太空合作。美國竟拒絕參加國際空間站項目! CNN認為,如果讓目前這種局面繼續下去,中國將佔據已形成的市場的主要份額,並成為最大的航天強國。
美國權威《科學》雜誌也肯定了中國的科學成就。雜誌指出,中國多年來一直堅持在加快科學發展的步伐,而現在它自己正在推動著科學技術進步。45年來正是中國首次將月球土壤運送到了地球。現在中國邀請外國研究人員使用自己的科學“寶貝”。中國已宣佈向全球開放世界上最大的直徑500米的射電望遠鏡FAST。中國科學院宣佈,外國科學家將可以使用射電望遠鏡。計劃今年外國科學家將能在射電望遠鏡上工作至少400小時,佔總觀測時間的10%。
《科學》雜誌指出,中國本身將從與其他國家的科學合作中獲得許多好處。首先,與外國專家合作可以為中國提供有關如何利用望遠鏡以及研發太空領域其他成果的新思路。其次,中國可以提升在世界上作為負責任國家和科學技術強國的形象。一些專家認為,與中國合作會陷入道德陷阱,因為政治體制不同。但是,正如《科學》雜誌指出的那樣,即使在冷戰期間,也有許多成功的蘇聯與美國開展科學和技術合作的例子。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將給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帶來許多機會。計劃很快發射中國軌道空間站的首個艙,中國將在未來幾年內發射更多的艙。在中國空間站上可以進行重力實驗、物理實驗和其他科學觀測。 大約在2024年左右中國將發射太空望遠鏡,它絲毫不遜色於哈勃望遠鏡。中國高能物理研究所正在研發一種粒子加速器,它將與大型強子對撞機形成競爭態勢。
中國央行呼籲各國銀行減少貸款,以防止資產市場出現泡沫。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今年前兩個月新貸款數量增加16%。中國中央銀行指示中資銀行以及在中國市場開展業務的外國金融機構在第一季度保持與去年相同的貸款規模。這可能會讓銀行貸款規模大幅減少。顯然中國監管機構正在把注意力轉移到對信貸風險的控制,而去年是把所有的努力都集中到了刺激經濟上。中國此前已採取某些措施控制信貸供應的增長。但是這些措施並沒有產生太大效果。今年前兩個月主要由抵押貸款構成的中長期消費貸款增長72%,達到創紀錄的1.4萬億元。今天,當經濟危機最嚴重時期已過,則到了控制財務以防止泡沫的時候。另一方面,要控制房地產市場並非易事。《金融時報》認為,鑒於其他行業承擔的風險更大,很難將房地產市場的份額在全部投資組合中保持在最低水平。
阿格斯媒體網站的文章稱,中國正在增加稀土金屬的出口。文章指出,即使由於春節假期,2月的出貨量非常低,1-2月中國出口的稀土供應增加到7068噸,而去年同期中國僅出口5489噸。稀土金屬向美國和日本兩個最大進口國(兩個月)的供應規模都在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這些國家的需求迅速增長,是由於美國和日本開始大量補充庫存。“阿格斯媒體網站”認為,這是由於這些國家的經濟在新冠大流行之後開始逐漸反彈。
(衛星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