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山指出,美方邀請中方前往阿拉斯加會談,並將此地比作雙邊關係的中轉加油站,這本身確實有很多象徵意義,對中國的態度也定位於"競合關係"。中方以反訓斥的方式回擊了美方對中國的"訓斥外交",成功突破了美方為中國築構的心理包圍圈,不僅中國民眾為之興奮,美國朝野為之震驚,中美戰略會談也轟動世界。
他繼續道,美國目前國內矛盾突出,拜登政府想在這個問題上快速取得成績難上加難。因此想在對華外交上取得一定的成績,提高新政府的支持率,為今後的內外工作做好鋪墊。而美國國內現在對與中國合作阻力很大。因此,需要向美國民眾和盟友展示對華強硬的聯盟外交姿態,達到團結國內各派勢力和鞏固盟友關係的目的。與此同時,鑒於美國國內的政治生態,拜登政府也不希望被貼上"擁抱熊貓派"的標籤,需要在媒體面前表現出強硬的一面。
賈文山強調,除了上述政治考量之外,這也與美國一貫的外交霸道一脈相承。美國國務卿表現出的"俯視姿態"正是華盛頓搞霸權的一貫做派。正如中國外長王毅所說的那樣,美國的壞毛病得改改了。如果美方堅持採取"俯視外交"的方式對待中國,可能很難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賈文山認為,中國成立以來一致在追求一種平視、平等的外交。不管是美方對中國施壓還是為了向國內和盟友交代,中國都必然會強勢回應美方強勢的脅迫式外交。因此,才有中國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的回應。不管是從中方的回應,還是從後來中方對美方趕走媒體不滿並據理力爭來看,中方是在追求一種平等的權力。從最終的結果來看,中方借此機會運用嚴厲批評美方霸權的言辭突破了美方試圖通過聯盟外交給中國造成的心理包圍。中美雙方在開場部分可以說達到了一種均勢,雙方自信心相當,實力相當,勢力相當,對雙方來說都算比較成功。
談到對話成果,賈文山認為,在對話結束後各自舉行的記者會上,雙方都說對話是"坦率"的,和"建設性"的,都提了在一些領域尋求"合作"這樣的表述。這說明整體談判也是成功的。雙方會將問題進行分類,對完全無法達成一致的分歧進行管控;可以合作的進行合作;有分歧又必須合作的部分進行磋商。
賈文山最後總結稱,由於目前美國國內情況複雜,華盛頓特區還處於戒嚴之中,這個時候邀請中國前往談判需要考慮不同群體的態度,維護兩黨的共識,尤其是反華派的情緒,但拜登本人對中國的態度還是比較清楚的,那就是會在合作的領域進行合作,在競爭領域展開競爭,在無法達成共識的領域進行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