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國東北地區人口的持續下降,中國國家衛健委官網此前發佈對全國人大代表建議的答復,“東北地區可以立足本地實際進行探索,提出實施全面生育政策的試點方案。”此消息引發熱烈討論。
2月20日,中國衛健委再次解釋稱,關於互聯網上“東北地區將試點放開生育限制”“生育政策將全面放開”等推測,不是答復的本意。衛健委表示,東北地區人口長期減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簡單放開生育政策就能解決的。
東北三省為何會出現人口持續負增長?
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增減是由出生、死亡決定的自然增長和由遷入、遷出決定的遷移增長(又稱社會增長)決定的。如果自然增長和遷移增長都是負的,或者二者有一方面是負增長且大於另一方面的正增長規模,都會導致人口總量減少。
復旦大學人口研究所前所長、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王桂新教授指出,造成東北地區人口持續減少的直接原因是遷出人口多於遷入人口,造成人口淨遷出。
他說:“首先,到目前為止,東北地區三省人口的自然增長都是正的,那麼其人口減少無疑就是由其遷移增長造成的。事實上,東北地區近年人口都是呈淨遷出狀態。其次,造成其人口淨遷出的主要原因也就是造成東北地區人口持續減少的主要原因。其具體原因有很多,有自然的、經濟的、社會的、歷史的等等,但關鍵還在‘人’本身。也就是說,造成東北地區人口持續減少的關鍵或扭轉東北地區人口持續減少態勢的關鍵,都在‘人’本身。”
為何放開生育很難扭轉東北地區人口的持續減少態勢?
王桂新教授認為,即使全面放開生育政策,對東北地區人口的持續減少也不會起到多大的作用。
他分析指出:“因為中國的社會已經發展到了這樣一個階段,東北地區目前的生育水平,已基本反映了全面放開生育政策的水平。當然,中國人口規模這麼大,總會有極個別人想生三孩甚至更多。但可以肯定地說,想生育三孩及以上的人數量很少,相對於育齡人口規模而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說,要扭轉東北地區人口的持續減少態勢,關鍵是改變其人口遷移態勢。靠全面放開生育政策增加出生人口作用不大,甚至是基本沒有作用。”
此外,浙江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社會調查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志軍補充指出,現在是人才自由流動的社會,生育能力比較旺盛的年輕人尋求到經濟更發達的地區就業,使得東北生育率下降。而且,哪怕在過去人們還抱有“多子多福”的觀念時,東北地區超生的家庭本就不多,因此生育率低也與他們傳統的生育觀念有關。
應對人口減少更合理的解決之道是甚麼?
劉志軍教授認為,世界上各個國家出生率下降是大勢所趨。通過一些措施,鼓勵那些有生育潛力的人或者處於搖擺狀態的人生育一些孩子,減少在過渡期的社會陣痛和負面效應是可以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未雨綢繆,對退休制度、養老制度進行順應時代需求的設計。
他說:“首先,我們要反思我們社會制度設計,包括養老和勞動力退休制度。我們現在是60歲退休,而這些人至少還有10年的勞動能力。其次還要思考養老問題。過去農村都是個人負責養老,而現在的養老制度過多依賴國家,年輕一代贍養老一代,如果人口不均衡增長的話,肯定會導致入不敷出。”
“其次,制度的設計一定要考慮它的可持性,不要太多受制於人口的結構,包括倡導男女性別平等、女性走向職業市場等等。要逐步回歸到‘生育是個人的權利’這種階段,最重要的是個人要為自己負責。”
中國衛健委指出,對“懇請國家全面放開東北地區生育政策限制”的觀點,需他們做全面深入的研究論證。衛健委將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做好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托育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等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