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對黎凡特的白銀進行了化學和同位素分析,其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至前900年。當時尚未發明硬幣,但小塊白銀被用作支付工具,其價值由其重量決定。
之前的研究表明,在公元前1900年,類似的貨幣幾乎都由純銀製成。
但是,在所謂的“青銅時代的崩潰”之後,當黎凡特地區遭受“海上民族”的入侵時,赫梯帝國家被摧毀,埃及也經歷了嚴重的危機,國際貿易的破壞導致白銀短缺,作為支付工具的銀錠中的銅含量增加了。
但是,問題不僅限於白銀的純度降低。研究人員發現了8個公元前1200年至前950年之間的密室,其中的金屬物體看上去非常像白銀,但實際上是80%的含量是銅。為了使它們看起來更像真的白銀,製造者在合金中添加了砷。發佈在《考古學雜誌》(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作者認為,這種做法始於埃及統治蔓延到該地區時,並一直持續到埃及人離開後。
目前,以色列幾個地方都發現了這種偽造銀塊藏匿處。每個測試樣品中的砷含量是相同的,因此,科學家推測,偽造的白銀曾是有組織的生產。公元前950年後,當國際貿易恢復時,銀錠再次開始由幾乎純銀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