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預言經常性財務損失的信號,大腦會更加周密地處理、更精准地識別。研究結果發佈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上。
稅務局寄來的信封、下滑的匯率或者會計悲傷的神色,這些可能標誌著金錢煩惱的到來。大腦如何學會識別這些情況?這些情況是否會引起大腦變化?高等經濟學院的一個神經科學家小組研究了這些問題,他們使用了一個流行的經濟遊戲:金錢激勵延遲任務(MID)。
金錢激勵延遲任務要求一個人迅速對能獲得獎勵或避免損失的信號作出反應。此任務還能將大腦感知獎勵的過程分為幾個步驟:期待回報和學習。
高等經濟學院神經經濟學與認知研究中心主任安娜·捨斯塔科娃解釋說:“我們推測,就像在學習第二語言或者樂器時大腦會發生可塑性變化,大腦在遇到一些與重要經濟後果有關的信號時也會發生一些神經可塑性變化。比如,投幣式遊戲機的聲音可能在很長時間里會讓人聯想到造訪賭場時的大量贏錢或輸錢,就會使大腦產生非常強烈的反應。”
29名受試者參與了這場經濟遊戲,遊戲中,聲音信號預示著各種大小的獎勵。遊戲參與者每輪可能損失1至51盧布。要避免損失,參與者必須快速而準確地響應聲音信號。
研究發現,參與這種遊戲會導致大腦聽覺皮層發生可塑性變化,開始能夠更準確地區分與重大金錢損失相關的聲音。此外,科學家發現大腦可塑性與人在完成金錢激勵延遲任務時大腦產生的“學習信號”之間的關係。大腦“學習信號”表現更明顯的受試者,神經系統中發生的可塑性變化更劇烈。
實驗結果說明,生活中的經濟經歷會導致大腦發生變化,進而改變大腦對外部信號的感知。大腦可以自動獲知重要的經濟信號。並且,科學家展示了這種大腦重組是如何發生的,證明瞭使用神經遞質多巴胺的大腦學習系統的個體差異的作用。
研究者稱:“這個實驗首次證明,經濟活動會積極改變大腦。在我們沒有特別留意時,大腦也會自動產生預示金錢損失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