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教授介紹新發現:含金屬鉍藥物如何有效針對新冠病毒

香港大學表示,港大化學和微生物學者研究團隊發現一種臨床常用的含有金屬鉍的抗潰瘍藥物--枸櫞酸鉍雷尼替丁(RBC),具備潛力作為有效的抗新冠病毒藥物。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專訪該藥物的研究者香港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孫紅哲教授,請他介紹該藥物如何針對新冠病毒感染進行治療。
Sputnik

據瞭解,通過動物測試發現,含有金屬鉍的抗潰瘍藥物--枸櫞酸鉍雷尼替丁(RBC)能顯著降低新冠病毒的載量(病毒數目),並同時緩解與病毒相關的炎症。

孫紅哲教授介紹稱,在動物實驗中,研究團隊讓金色敘利亞倉鼠感染,模擬人得新冠病症的情況。研究發現,RBC可以非常容易且準確地打破新冠病毒中解旋酶的功能,抑制掉解旋功能之後,新冠病毒就可以被消滅。

他詳細介紹了這種含有金屬鉍的藥物抑制新冠病毒的方式:“這個藥物我們認為它針對的靶點是新冠病毒當中一個很重要的酶,中文叫解旋酶。在病毒感染的過程中,解旋酶的核酸要複製雙螺旋,還要解旋,就像一團毛線一樣,結成疙瘩以後,要給它拉開,那麼解旋酶它就能把它一個一個非常規整地拉開。我們用解旋酶的好處就是它無論怎麼變異,它的解旋功能沒辦法改掉,它一定會使得 DNA雙螺旋變成單螺旋,變成單螺旋之後才開始複製,接下來進行等等下游的工作。如果說解旋功能失去的話,這個病毒會失去繁殖能力,因而死掉。”

與此同時,孫紅哲教授認為,就目前的研究來說,仍需更多的動物實驗去進一步驗證一些細節。

孫紅哲教授具體說明:“比如說,給藥的時間,給藥的方式、在使用藥物的情況下,藥代的動力學是怎麼樣,它在組織裡邊的分布,以及一個月或者更長時間它會不會有甚麼不良反應等等,這些我們都在做。儘管這個藥已經用於治療這種細菌的感染20多年了,沒有甚麼副作用,但是為了安全起見,我們還是要非常仔細認真地去做這方面的研究。”
港大教授介紹新發現:含金屬鉍藥物如何有效針對新冠病毒

目前被公眾所熟知的治療新冠病毒的藥物是瑞德西韋。據路透社報道,RBC能顯著降低受新冠病毒感染的動物細胞中的病毒量超過1,000倍以上,並表現出低細胞毒性,選擇指數(毒性安全指標,指標越高越安全)高達975,而瑞德西韋在細胞層面的選擇指數僅為129,這意味RBC在有效作用濃度(調節使用量的彈性)和細胞毒性之間的窗口非常大,安全度十分高。

醫生:特朗普開始接受瑞德西韋制劑注射

孫紅哲教授說:“跟美國的瑞德西韋直接對比,我們(RBC)的指標基本上至少跟它一致,甚至有些比它還好一點。我們在選擇指數方面比它要高出了7倍到8倍,如果未來臨床應用的話,從安全性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優勢。而且這不是一個新藥物,它已經在臨床上用了將近20年了,關於它的安全性,沒有甚麼正常使用時的副作用報道。”

據瞭解,該項研究成果已於國際科學雜誌《自然微生物》(Nature Microbiology)發表,並已申請美國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