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美關係進入最為可怕的階段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警告美國和中國,兩國之間須制定合作與遏制局勢升級的規則。基辛格認為,應划出不能跨越的紅線,不然的話,可能出現一戰開始時的危險局面。
Sputnik

美國前國務卿在紐約經濟俱樂部視頻會議期間發表了自己的聲明。他指出,目前的技術進步,正改變地緣政治面貌,導致兩大強國發生對抗。他非常擔心,中美兩國逐漸滑向冷戰。基辛格認為,兩國關係,需要制定清晰的規則和界限,並繼續相互協作的政策。不然的話,全球政治中可能出現極為危險的不確定局面。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前,也是類似的情勢。

基辛格:美中需要制定互動新規 當前局勢或陷入戰爭

基辛格為中美建立外交關係做了很多事情。他在尼克松執政期間任國務卿,直接參與1972年兩國元首幾十年中首次會晤的籌備工作。正是那次會晤,尼克松啓動中美合作政策,因此,幾十年後,兩國經濟才有了如此緊密的相互關聯。

但是,美國現政府認為,尼克松奠定的路線是錯誤的。今年7月,國務卿蓬佩奧在尼克松博物館發表了非同尋常的“共產主義中國和自由世界的未來”演說。蓬佩奧在此番演講中直接指出,上世紀70年代末制定的與華協作路線是錯誤的。

他說:“我們努力推行的此類協作,並未在中國內部帶來尼克松總統所希望的變化。如果我們想擁有自由的21世紀,而非習近平所夢想的中國世紀,那麼,和中國的盲動合作不會為此提供保障。我們不應繼續此政策,不應重拾這一政策。”

現在,中美之間很多方向的口舌之戰都在升級。如果說,2年前從貿易戰開始,現在,對抗轉向技術、金融以及蓬佩奧所說的意識形態領域。特別可怕的是,軍事領域緊張度也在加劇。美國副國務卿克拉奇(Keith Krach)對台北進行了訪問。他是美國自1979年以來訪問台灣的最高級別官員。華盛頓表示,願意向台灣大批量出售價值70億美元的新式武器。作為回應,北京在台灣海峽舉行了軍演。《環球時報》總編指出,解放軍有能力在幾個小時內消滅台灣的軍事設施。

看來,基辛格警告之語中的若干涉及中國根本利益的紅線,是不能逾越的。而且,美蘇之間的冷戰沒能轉為“熱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兩大超級大國還是維持了那時的“紅線”。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這樣指出,目前,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正跨越若干涉及中國根本利益的“紅線”。

他說:“拿東亞地區的軍事政治形勢與一戰前歐洲相比並非新鮮事物,已有若干研究人員有過此類比較。在此地區內,可以看到大國之間的爭鬥,其基礎是經濟對抗和爭奪勢力範圍。與二戰和冷戰不同的是,在此鬥爭中,意識形態顯得並不重要,儘管美國最近一段時間里,正積極將意識形態成分納入到自己的反華攻勢當中。地區政治中的個別政治情節,對主要玩家來說正變得越來越重要,以至於難以找到妥協。比如,中國認為,台灣屬於其‘核心利益’,由此,美台加強軍事合作演變成首要威脅。”

蓬佩奧稱中國是美國的主要外部威脅
與一戰前趨勢有重要相似之處是,正在崛起的世界強國,以超前速度增加自己的軍事潛力。如果說,20世紀初,大英帝國無法認同德國實力的增長,其地緣政治利益出現交叉,那麼現在,解放軍軍事潛力增長的想法本身,正讓美國感到不安。現在,中國總的艦船數量,新艦隊的建設速度,以及其它若干武器種類的數量,正在超越美國。但與美蘇冷戰不同的是,北京和華盛頓軍方之間,並未形成有效的溝通管道,也缺乏相當的軍事遏制經驗。因此,中美關係目前尤其可怕。卡申這樣指出。

他說:“南海問題相當尖銳。正如一戰前那樣,軍事力量對比不斷變化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中國增加自己的軍事能力要快於美國。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已經踏上發展本國核潛力之路,或將在2030年開始前,成為世界第三核大國。與此同時,有別於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中美軍方之間並未建成有效的溝通管道,也缺乏足夠的相互軍事遏制經驗,戰略穩定問題的對話經驗也極其有限。其結果是,未來幾年將成為極為可怕的階段。非常重要的是,不能放任不符合各方利益、錯誤判斷對方意願以及具體執行單位出現誤差情況的升級。”

暫時,中國保持著克制,並未對等回應美國的好戰叫囂。也許,北京在等待11月份的大選結果,以便弄清,兩國發展關係將有怎樣的前景。要知道,特朗普以“推特”外交的情緒化和不可預測性著稱。中國已經學會對激進言論視而不見,而是根據地緣政治對手的實際動作做出決定。一些專家認為,如果拜登上台,美國的政策將不再那麼衝動。但另一方面,歷史悖論不支持這種邏輯。美國進行更為長期和血腥的軍事行動,恰恰是在民主黨執政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