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之側,總有吸盤魚的位置,時不時的會有甚麼東西從“主人的桌子”上落給它們。
《柳葉刀》是最為古老且影響力巨大的醫學雜誌。圍繞該期刊有關“衛星-V”疫苗測試結果的文章,正發生此類故事。
文章迅速遭到批評。美國坦普爾大學生物學教授Enrico M. Bucci的公開信,被世界媒體轉載,成為轟動性新聞。這位教授對“俄羅斯研究人員可能的錯誤”表示擔心。西方國家25位學者對他表示支持。
《柳葉刀》建議俄羅斯研發人員回答提出的問題,並得到了回應。伽馬列亞中心向雜誌提供了“衛星-V”疫苗全版臨床研究紀錄。俄羅斯直投基金總經理基里爾·德米特里耶夫在其專欄中,對西方批評者的主要意見作了了回應。同時,建議他們在自己的眼中尋找“原木”,消除俄羅斯人對他們主要研發工作產生的疑慮。
與此同時,問題不僅僅在於我國研究人員集中精力關注的純學術材料上。
問題在於,這封轟動性信函的作者Enrico M. Bucci有著相當顯著的個人簡歷。BBC將其稱為“著名偽科學鬥士”。但更正確的定性,應是“來自科學界的商人。”
2016,Bucci成立了Resis Srl公司,專門從事科學論文的正確性、完整性鑒定。
在現代科學界,這是相當時髦的話題。最近一些年里,總有學者被抓住小辮子,其中包括在發表的文章中找到粗淺的錯誤。問題並非在於濫用或者欺詐,通常,誠實的錯誤一旦被公開,不僅對學者造成打擊,甚至整個學界也受重創。
為避免此類問題,一些學者和研究機構,在文章刊發前,經常會找專門的公司作第三方驗證。其中,Bucci公司曾受雇於德國弗里茨•李普曼研究所。因為若干時間前,他們的文章中因出現錯誤而引發醜聞。《自然》雜誌對這段歷史有過詳細的介紹。
簡而言之,當商業公司持有人公開介紹其公司業務情況,實際上是在給自己做廣告。
毫無疑問,當談及“揭發”俄羅斯疫苗一事,此類細節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西方國家利用Bucci公開信(某種意義上看,是自我廣告),以便對俄羅斯的研發成果再進行打擊,從而破壞或者哪怕是弱化其領先地位。而教授本人獲得的影響度,是他在任何其它場景中都無法奢望的。可以說,是在“炒作”。百千媒體人也是按照這個原則行事的。
毫無疑問,這將給他的商業合同帶來好處。在大政治的渾水中撈取炒作效果,是相當有利可圖的事情。這和科學,其中包括與醫學和拯救全世界數十萬人的生命沒有任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