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初期工程計劃2021年建成,屆時將擁有年產100顆衛星的研制生產能力。
謝濤稱:“衛星工廠引入智能化工業生產線,將改變傳統的衛星製造模式,以批量化生產服務中國衛星互聯網‘新基建’的建設需求。其中,AGV機器人和MES生產信息化管理系統等智能化軟硬件,可確保在短週期、低成本的情況下,靈活批量化生產50-500公斤級衛星。”
謝濤指出,衛星工廠不應只被當作一個民營衛星生產地,它還將是一個獨特的新衛星技術研發實驗室。
他說:“公司將依託現有的衛星和通信技術積累,積極開展下一代通信系統及平台的設計研制,推動衛星互聯網終端產品研發和行業示範應用拓展,為衛星工廠提供‘高科技、低成本’的技術成果轉化。”
九天微星CEO: 中國的衛星互聯網產業正處於爆發前夜
© 照片 : 九天微星供圖
近年來,航天工業在中國越來越受民間資本歡迎。民營公司研發的運載火箭兩年前投入商用——2018年9月5日,民營公司i-Space研發的首個私人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據國泰君安證券相關研究測算,未來10年,國內低軌衛星系統中衛星規模有望達到3000-6000顆的水平。2030年,中國衛星互聯網總體市場可達到千億規模。
今年4月,中國國家發改委將衛星互聯網划定為“新基建”信息基礎設施之一。業界認為,這標誌著2020年成為中國衛星互聯網建設元年,並預計其將成為貫穿“十四五”的重要投資領域。商業航天發展的分水嶺由此形成。根據公開數據,2020年上半年,中國衛星互聯網相關企業新註冊1128家,同比增長158%。
“市場預計,中國的衛星互聯網產業正處於爆發前夜。”謝濤稱:“從市場趨勢來看,衛星互聯網是當前全球的關注熱點。從技術演進來看,衛星互聯網是實現全球互聯互通的重要解決方案。”
謝濤還指出,擴大民營衛星生產主要為滿足高質量網絡與日俱增的建設需求。
謝濤說:“有數據表明,5G時代,仍將有80%以上的陸地區域和95%以上的海洋區域無移動網絡信號。並且,5G的通信對象集中在陸地地表10km以內高度的有限空間範圍,無法實現‘空天海地’無縫覆蓋的通信願景。因此,建設覆蓋更廣、帶寬更大、時延更低、可靠性更高的衛星互聯網,作為地面通信的有益補充手段,是彌補全球數字鴻溝的關鍵。”
歐洲咨詢公司Euroconsult發佈報告稱,最近6年,中國成立了100多家商業太空公司,成功吸引超過14億美元投資。航天業在疫情下發展得也十分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