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專家:T-34-85和IS-2坦克是粉碎關東軍的重要因素之一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8月18日電 俄羅斯軍事專家費奧多爾∙博爾德列夫向衛星通訊社表示,蘇聯坦克T-34-85和IS-2是粉碎關東軍的重要因素之一。
Sputnik

日本戰機伴飛俄空天軍圖-95轟炸機
蘇軍1945年8月9日展開作戰行動,旨在摧毀日本關東軍、佔領滿洲里和朝鮮,最終於9月2日結束戰鬥,摧毀了日軍。T-34-85於1944年列裝,擁有85毫米火炮,裝甲厚度達90毫米。IS-2生產於1943年12月至1945年6月,裝備有122毫米火炮,裝甲厚度達120毫米。

該專家指出,蘇聯在遠東共集中了5500輛坦克和各型自行火炮。他指出,蘇軍當時還編有輕型坦克,但已很少了。

他表示:“T-34-85和重型IS-2在戰勝德國後開始來到遠東。它們在火力、裝甲防護力、機動性、通訊器材裝備程度上都超過了日本坦克。”

該專家指出,日本坦克結構老舊,裝甲防護力和火力、觀察儀器相對薄弱,常沒有無線電通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多的日本坦克為2595輕型坦克,擁有37毫米火炮和6-12毫米裝甲,2597坦克為主要打擊力量,擁有47毫米和57毫米火炮,12-30毫米裝甲。

俄羅斯歷史協會主席:第二次世界大戰始於1937年日本侵華
該專家表示:

“日本坦克的劣勢是由於日本軍事建設有其他優先方向,日本經濟的薄弱和大部分資源流向海軍和空軍的結果。陸軍準備好了與羸弱的國民黨軍隊作戰,但還沒準備好與紅軍作戰。”

據該專家稱,戰術和空中支援也成為成功實施的保證。向日軍後方實施突擊的第6近衛坦克集團軍以每天82公里的速度進攻,而其他部隊的進攻速度不少於每天25公里。

博爾德列夫指出,蘇聯在戰勝日本後將繳獲的日軍裝備移交給了中國共產黨,這些裝備在取得對國民黨軍隊的勝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後來,蘇聯開始向中國人民解放軍轉交其作戰裝備,包括T-34、T-34-85、I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