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應該為了世界其他地區摒棄分歧

中美應當顧及其他國家,引領抗擊新冠疫情導致的危機的進程。根據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發達國家可以撥出高達GDP的20%作為刺激措施來應對危機。而發展中國家在這方面的支出不超過GDP的5%。IMF的報告證實,已有45個低收入國家向該組織申請緊急資金援助用於抗擊新冠疫情。
Sputnik

中國社會將獲得何種新冠肺炎疫情遺產?
美國CNBC援引專家們的觀點稱,當前這場危機實際上給所有國家造成了同樣程度的衝擊,因為大流行對每個人都同樣危險。然而各國抗疫的能力 參差不齊。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教授拉古拉姆·拉揚(Raghuram Rajan)認為,發達國家擁有更多的金融機會。作為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它們已經撥出高達20%的GDP來支持經濟和金融穩定。但發展中國家負擔不起。它們充其量只能拿出其GDP的5%,但往往採取緊急措施支持其經濟的能力不會超過GDP的1%。拉揚教授警告,強國對新興經濟體的關注不足。由於財政資源有限,弱國可能無法獨自應對當前局勢。許多國家面臨以相對於國民生產總值的天文數字增加債務的風險,這將在新冠病毒危機造成的本已嚴峻的形勢下,對金融穩定構成另一種威脅。

歐盟第二季度經濟創紀錄下滑14.4%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數據證實了這種對發展中國家債務不受控制的增長的擔憂。根據《世界經濟展望》6月報告,已有45個國家向該基金申請緊急財政援助。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計算,這些國家在2020-2021財政年度的公共債務平均水平將佔GDP的48%。而根據許多經濟學家的研究結果,當公共債務水平達到GDP的60%時,年平均經濟增長率將下降2%。

新加坡高級部長塔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表示,世界GDP的大部分增長(約佔全球增長的三分之二)來自發展中國家。在他看來,現在這些國家確實面臨著從發展到衰退的轉變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全球經濟的整個增長都處於危險之中。拉揚教授認為,美國和中國應開始在支持發展中國家實現共同利益方面發揮建設性和領導作用。他強調,沒有大國的幫助,就不可能解決世界增長問題。

 中美的確對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其他國家的局勢也直接取決於它們之間的關係。如果中美合作,對所有人都有利。不幸的是,正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姜躍春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的那樣,最近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之間的關係已經陷入螺旋式下降。姜躍春說:

“中美兩國在世界經濟當中的影響力舉足輕重,若是雙方友好合作,給全球帶來的將是正能量,是經濟繁榮和政治穩定。反之若是兩國對抗,無疑不利於全球經濟的發展。根據目前的形勢,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抗疫等各個層面,美國對華政策非常明顯地採取了極其消極的姿態,甚至是完全抹黑中國進行對抗的戰略選擇。我認為當前美國對華這種不太合作的政策應該說對全球的形勢都會產生消極影響。”

按照這位中國專家的觀點,中國正在努力發揮建設性作用,以解決由大流行引起的全球危機。然而美國未能阻止該流行病在本國的傳播。這首先威脅著美國經濟,進而不僅威脅著美國的發展,而且也威脅到其他國家的發展。姜躍春接著說:

“中國採取了前所未有的嚴控措施來抗擊疫情,並且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其次在援助其他國家方面,中國也做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無論是在控制疫情,還是在病患救治以及抗疫物資援助方面。但是不太樂觀的是,美國在抗疫問題上採取的政策令人不滿。首先其國內疫情控制較差,確診病例人數仍然在不斷上升,這不僅不利於美國人民的正常生活,同時也阻礙了美國經濟的恢復。另外,美國對外經濟合作層面的表現也是消極的,比如在關鍵時刻退出世界衛生組織,這本身就是對全球抗疫而言非常消極的態度,並且在與其他國家合作方面,我們也看不出來美國有採取多少正確的方針。我想美國作為國際社會當中的一個大國,確實應該在全球面臨危機的時刻,拿出一些有效措施。”

接受CNBC採訪的專家們把希望寄託在即將舉行的美國大選上。他們認為,11月將是中美兩國再次能夠開始對話的轉折點。然而美國兩黨在必須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上的共識,不得不讓人們懷疑,華盛頓換了人就能讓兩國關係擺脫惡化趨勢。無論是拜登還是特朗普,在競選期間都使用“中國威脅”作為自己所有行動的理由,以及美國在經濟、社會和政治上失敗的原因。但是,重要的是要明白責任的轉移無助於抗擊疫情和復蘇全球經濟的共同事業。實際上,專家們強調的也正是這一點。我們需要至少暫時擱置對對方的指責,並開始攜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