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網友在看到這一報道後都表示,這是第一次聽說黃豆還可以用來抗洪。浙江旅遊職業學院飲食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何宏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解釋了黃豆抗洪的原理以及優點。
何宏說:“黃豆抗洪利用的是大豆蛋白質的溶脹作用。大豆遇水會吸水和蛋白質結合,形成結構緊密的水合蛋白,體積也相應膨大,原本相互之間的縫隙也因為膨大而緊緊相依,可看成是‘生物膨脹螺絲’。”
據瞭解,防洪大堤上出現的“管湧”是在滲流作用下,土體細顆粒沿骨架顆粒形成的孔隙,水在土孔隙中的流速增大引起土的細顆粒被衝刷帶走的現象。湧水口徑小者幾釐米,大者幾米,孔隙周圍多形成隆起的沙環。管湧出現的時間久了,大量的湧水翻沙會破壞堤防和水閘地基土壤骨架,引起建築物塌陷,造成決堤、垮壩、倒閘等事故,也會造成潰口。
何宏介紹稱:
“泡漲後的黃豆腐爛變質的,能當做優質的有機肥,發揮補救災後農田損失的作用。顆粒飽滿沒有變形的,可以在洪災消退之後,作為種子補種黃豆,減少農業上的損失。此外,黃豆一噸大約5千多元,360噸黃豆約200萬元。為保衛武漢這個特大城市少受洪災損失,200萬元的黃豆投入是值得的,何況還有後續的好處。”
“泡漲後的黃豆腐爛變質的,能當做優質的有機肥,發揮補救災後農田損失的作用。顆粒飽滿沒有變形的,可以在洪災消退之後,作為種子補種黃豆,減少農業上的損失。此外,黃豆一噸大約5千多元,360噸黃豆約200萬元。為保衛武漢這個特大城市少受洪災損失,200萬元的黃豆投入是值得的,何況還有後續的好處。”
不少網友在得知了黃豆的抗洪功能之後都紛紛誇贊這個“妙方”,還有人在評論里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的黃豆的“膨脹功能”。
微博博主“羅拉310104”說:“教科書里沒有,實踐出真知,勞動人民偉大。”
微博博主“明雁沈同學”說:“我有一次晚上用鐵的保溫杯洗黃豆準備打豆漿,洗完了不想打了,就擰上蓋準備第二天早上再打,過了一夜,第二天一看,保溫杯變形了,蓋子也變形了,裡邊的黃豆擠得非常嚴實,用一個小時左右才一點點掏出來。”
據武漢市江夏區融媒體中心報道,早在今年3月,江夏區就準備了60噸黃豆用於防汛,由於近來長江水位不斷升高,他們又從周邊地區採購了300噸的乾黃豆。這360噸黃豆,被分別存放於金口電排站和範湖糧庫內,以便隨時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