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定保護數據安全的法律草案

中國制定了保護數據安全的法律草案。相應草案已經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一讀審議。專家們指出,隨著經濟數字化,中國將走上把數據作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加以保護的全世界共同道路。
Sputnik

美國總檢察長指責蘋果公司與俄中政府合作
2017年,旨在規範個人數據保護問題的中國《網絡安全法》生效。按照這部法律,包括跨國公司在內的各個公司所蒐集的中國公民所有數據都應該在中國境內處理和保存。正因如此,蘋果公司一年後與中國本土夥伴雲上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Guizhou-Cloud Big Data Industry Development Co., Ltd.)簽訂建立數據中心的協議,以保存和處理中國雲產品用戶的數據。
然而,目前中國缺乏類似歐洲《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的規範個人數據保護的大型文件。結果是,私有公司有時會發生相當嚴重的個人敏感數據洩露。去年,研發出與視頻分析相關的人臉識別算法和服務中國網絡安全公司深圳市深網視界科技有限公司(SenseNets)超過250萬名客戶的數據遭到網上洩露。這些信息包括過去幾個晝夜的定位數據、性別、民族、居住地址、照片、生日,甚至工作地點。2019年11月還有報道稱,發生中國公民金融信息大規模洩露事件。微觀金融組織所收集的數據被洩露到網上,被出售給從事網貸的其它公司。狂轟濫炸的電話廣告、騙子電話、收集者的不道德行為——所有這一切都是公司不當處理客戶私人數據的結果。2020年1月,廣東《南方都市報》(Southern Metropolis Daily) 進行了民調,顯示95%的受訪者遭遇到個人數據失竊問題。
按照《南方都市報》的報道,人們最擔心通過電商平台、網上銀行、人臉識別應用程序洩露個人數據。與此同時,按照市場研究和咨詢公司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的評估,到2023年中國大數據市場將增至224.9億美元。因此,重要的是制定一部法律,保護對當前這個時代來說最重要的資源,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吳非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他說:

“當中國經濟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時,最簡單的信息洩露是通過在銀行辦理業務登記個人信息開始的,銀行有時會建立個人數據檔案,我們可以發現早期個人數據的洩露也僅表現在電話騷擾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個人信息逐漸變成了國與國之間的戰略資源。過去判斷國家經濟增長和消費能力依據的是官方政府發佈的數據報告,而當前若是消費人群的數據被其它公司或者他國政府所掌握,那麼就可以通過這些消費數據來判斷一個國家的整體增長趨勢,屆時個人信息就不再屬於個人或信息收集公司,畢竟大量的個人信息會轉變為集體畫像,展現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如果這些信息被國際所掌握,將足以影響到國家整體的信息安全,所以保護個人信息就變得非常重要。”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時期,保護個人數據的重要性變得更加明顯。在絕大多數國家,人們開始轉入遠程工作,這樣就出現了如何確保員工開會的會議聯線應用程序(App)的問題。電子文件運轉開始積極發展。而且還出台了與電子技術密切相關的、旨在直接與新冠病毒擴散作鬥爭的各種限制措施。大多國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都引進了追蹤人們行蹤和聯繫人的系統、數字“健康碼”、市內電子通行證等。這些系統產生了極大的敏感個人數據組,其中包括醫療、金融、社會數據,它們的洩露可能造成重大損失。
據中國新華社報道,在中國所制定的數據安全法草案中將寫入保護個人數據的技術要求、市場各種參與者的權力和義務。新華社指出,草案應該為個人數據以及國家數據在內的其它數據的收集、保存和流通營造一攬子法律基礎。此外,草案中還談到有必要搭建一個可供國家機構利用的標準化的、互聯的、安全的、可控的公開數據平台。
在法案獲得通過的情況下,各個公司、國家、自然人將在統一法律場中運轉,而國家和商界之間的數據交換過程將簡化並規範化。目前,文件僅在進行一讀,可能還將進行二讀。中國立法者期待在今年年底前結束法案審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