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科技創新合作應互利互惠

COVID-19大流行對中俄科技合作年某些活動的舉辦期限和形式產生了影響,但如此大規模活動,不可能延期或取消。
Sputnik

     

«你好,俄羅斯»節目:中俄科技合作年:計劃依然有效
中國駐俄大使張漢暉宣佈道。他在接受衛星通訊社獨家採訪時堅信,中俄兩國元首習近平和普京宣佈的2020-2021中俄科技合作創新年,將成為雙邊發展的新時代。應利用好中俄新型關係,在聯合科技優選方向創造有效的相互協作系統,打破科技霸權和某些西方國家的封鎖。

     中俄科技合作歷史悠久。在此領域首個政府間協議,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後簽訂的。這份文件,為新中國基礎建設和經濟進一步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992年,“後蘇聯階段”開始,雙方簽署了政府間科技合作協議,成為該領域進一步發展協作的基礎。上世紀90年代,兩國聯合工作帶動若干符合中方利益的項目,比如,根據載入航天發展合同,向中國轉交了俄方技術,用於航天器和太空服的製造等等。

中俄科技創新合作應互利互惠

     從2000年開始,在俄羅斯經濟充滿活力以及與中國鞏固夥伴關係的背景下,情況開始出現變化。2000年代末,兩國有了主要的技術協作方向。在核能領域合作順利,從田灣核電站到快中子反應堆建設,再到民用航空技術發展。航空領域的標誌性事件是CR929遠程寬體客機項目,對空客A350和波音787夢想機型形成競爭。2017年,為此項目成立了中俄商用飛機國際公司。此外,還有針對中國市場的AC332 AHL重型直升機項目。該項目由“俄羅斯直升機”集團和中航直升機公司共同負責。

中俄科技創新合作應互利互惠

      與國家級大項目相平行的,中俄科研單位和高校、私企之間也在構建合作關係。其中之一,清華大學支持建立的啓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Tus-Holdings),參與莫斯科大學聯合科技園項目。建設完工後,這家科技園將成為兩國學者和科技企業的創新合作平台。

中俄科技創新合作應互利互惠

     創迪控股還參與莫斯科西北部曾是機場的圖什諾科技園項目。這裡將成為俄羅斯的創新集群,包括科教、公共體育、民居和娛樂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額超過900億盧布(按現有匯率為13億美元)。

     俄羅斯亞洲工業家、企業家聯盟總裁維達里·曼克維奇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按“中國製造2025”戰略,中方有意在國外尋找技術,而俄方公司可向中國夥伴提出自己的建議。作為社會機構,俄羅斯亞洲工企聯盟是俄羅斯和亞洲商界之間的橋梁。據曼克維奇介紹,向中國市場推介俄方創新研發成果,是工企聯盟的優選方向之一。

      他說:

“去年年末,我們創建了俄中科技合作平台。今年3月,在宣佈新冠病毒隔離前,我們與莫斯科物理技術研究院簽署了協議。根據協議,我們將向中國市場推介我國主流技術大學的創新研發成果,首先是信息、生物技術、人工智能、醫療、生產生態水平提高以及可替代能源。”
中俄科技創新合作應互利互惠

      中俄兩國在信息通信技術領域的合作蓬勃發展。比如,華為公司與俄羅斯移動通信運營商簽署了鋪設5G網協議。華為還向俄羅斯的人工智能領域投入不菲的資金。數字巨頭騰訊和阿里巴巴集團,逐漸擴展在俄羅斯的業務。中俄創新領域合作的規模和深度在不斷擴大的同時,金融支持也在加強。一些俄羅斯國家資本參與的大型創新基金正在積極運作。其中,中俄投資基金和啓迪控股聯合成立了1億美元的風投基金,俄羅斯直投基金和中國投資集團聯合成立了總額為10億美元的中俄技術創新基金。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國風投在俄羅斯市場上的份額還相當有限,大約佔2%。

      莫斯科大學校長維克多·薩多夫尼奇院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中俄科技合作有巨大的潛力,雙方對聯合工作、全面啓動這一潛力感興趣。

     他說:

“中國同行取得了巨大成績,在某些方向已經成為領頭者。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超級計算機。我和華為公司的負責人認識,他到過莫大。這家公司是信息技術領域的主導者,是世界最強公司之一。中國同志在基因學和新材料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在此情況下,我們應該做些甚麼,這點讓我非常憂慮。我們不應只是給予,我們自己也需要學習,這對雙方有利。比如,中俄在深圳的聯合高校,由北理工大學和莫大共同創建的。這所高校已經建起類似莫大那樣的高樓。中國同志們經常講:‘我們是發展中國家,請幫助我們。’我們當然會提供幫助,但我向俄方同行說:‘你們也該向中國學習,聯合創辦實驗室,提出聯合研究課題。’中國有些成績可能對我們有益。對俄羅斯來說,非常重要的是,我國的科研中心、高校和俄羅斯科學院,要在中國找到對聯合工作感興趣的夥伴。互利是合作的共性規律。儘管俄羅斯在某些方面正輸給中國,但我們的夥伴總是用中國式的客氣說:‘我們向你們學習’。是的,中國人在向我們學習,但已經到了我們也該學習的時候了。我預測,中國學者很快將在世界諸多方向成為領先者。”
中俄科技創新合作應互利互惠

     俄羅斯人有句俗語:禍兮福之所倚。COVID-19大流行對全人類造成嚴重挑戰的同時,也擴大了中俄科技合作的視野。正如張漢暉大使所言,雙方將加強公共衛生、生物安全、其中包括抗病毒藥物和疫苗研發方面的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