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國家都呈現出人造肉銷量增長的情況。比如,在2020年2月2日到5月2日這段時間內,美國“可替代肉”的銷售額增加了264%,——增加了2570萬美元。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普通肉的銷量近增加了45%,——增加了38億美元,這還是在人造肉的售價比普通肉高的情況下。這組數據是尼爾森媒體調查公司(Nielsen Media Research)發佈的。
澳大利亞人對人造肉的興趣也顯著增長。按照當地媒體的報道,澳大利亞農工部門統計了自己的損失。如果人造肉的銷量繼續增加,那麼到2030年,澳大利亞農工部門的損失可能將達到32億美元。
日本人造肉“整合培育公司”吸引了740億美元,用於投資建設生物反應器培養鵝肝(foie gras)。
按照歐睿信息咨詢公司(Euromonitor)分析師們的意見,中國人造肉市場總量在2023年前可能達到120億美元。
許多人把人造肉的銷量大增與新冠肺炎疫情和人們害怕從天然食品上傳染病毒聯繫起來。但何宏認為這是沒有根據的。
他說:“通常情況下,天然食品更加安全。畢竟經過了人們狩獵、畜牧和食品工業的漫長髮展過程,而人造食品到目前為止仍然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同時隨著飲食中融入大量的文化因素,實際上人們的飲食習慣很難輕易發生改變。比如轉基因食品經過了國家的檢疫,屬於合格產品,但是卻仍然難以被普及。所以在涉及這方面消費時,國家也是讓人們自主選擇。不過考慮到目前的疫情,人們可能對於國外的進口製成品持一種警惕的態度”。
與此同時,專家不排除人造肉存在優勢的可能性。
“不過人造食品有一明顯優勢,可以去除掉天然食品中一些不利於人體的營養成分。比如牛羊豬肉等天然肉製品中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容易誘發人體的心血管疾病。那麼在加工人造肉類時,我們就去除這一成分,” ——他說。
據北京商報報道,6月18日植物肉品牌珍肉宣佈上新兩款植物肉新品,但與市面上已有的植物肉產品不同的是,珍肉此次上新的兩款植物肉產品更傾向於中餐,而這一佈局也被看作是珍肉為了能從一眾植物肉品牌中差異化突圍的開端。
何宏認為,生產商首先要考慮食品的適口性,即是否符合我們的口味習慣。因為人造食品與天然食品在味道上有著明顯區別,以目前的技術人們還是能夠辨認出來的。因此這類廠家需要進一步提高生產工藝,盡可能地做到以假亂真,更加接近於人們所熟知的口味習慣。
儘管人造肉在疫情期間取得成功,但何宏不相信從長期看來是這樣。
“我認為不一定,因為天然食物的安全性經過了長時間的證明。此次北京疫情所涉及的海鮮,也是因為西方肉食品加工廠防疫不利才被污染的。從避險的角度來看,雖然經過機器加工的人造食品趁機佔領了空缺出來的市場,但是我想人造食品想要全面取代天然食物也是不大可能的。疫情過後人們可能更多地還是會遵循他們過去的習慣,即‘路徑依賴’,沿著老祖宗尋找天然食物的路徑重新選擇。屆時疫情期間上升的人造食品市場份額或將有所下降,不過可能並不會下降至原先的程度。畢竟部分人群在接觸了人造食品後,可能會覺得很不錯,進而選擇成為人造食品的追隨者,”——何宏認為。
儘管如此,分析師們認為植物油市場擁有最美好的未來。俄羅斯油脂產品市場上最大的垂直整合控股公司EFKO集團公司與莫斯科交易所和傑生夥伴咨詢公司(J’son&Partners Consulting)一道兒,開展了一項研究。研究表明,在動物骨骼肌肉組織細胞的基礎上製造出的食品市場——細胞肉和細胞魚市場在2025年前——將超過2億美元,而到2032年前,市場價值將達到6億美元左右(在年均增速為15.7%的情況下)。研究者們援引巴克萊銀行( Barclays bank)分析師們的話稱,在包括以實驗室條件下的植物蛋白為基礎而製造出的植物性仿造肉市場則可能佔價值1.4萬億美元的世界肉類市場10%的份額,並在未來10年內發展成為一個價值1400億美元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