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維穩而借債

中國提高政府債務水平是必要且合理的,中國國家發改委秘書長叢亮表示。他說,適當增加債務有助於維持經濟與社會發展。在過去的幾年里,相反,中國政府一直在試圖收縮經濟中的信貸規模。
Sputnik

專家:中國今年不設GDP目標是因為外部環境太複雜 同時也意在不束縛手腳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幕式的年度報告中宣佈了2020年的任務和發展指標。一反前幾年的慣例,今年沒有設定GDP增長目標。考慮到COVID-19疫情引發的動蕩,要預測全球經濟發展的前景並非易事(中國經濟由於參與全球生產鏈而強烈依賴全球需求)。因此今年的重點是採取實現徹底擺貧、建成小康社會、支持就業和國內需求等措施。

為此將財政赤字提高至GDP的3.6%。此外中央政府批准發行價值1萬億元人民幣的抗疫特別國債。此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額度擴大到3.75萬億元。總體而言,根據來自渣打銀行的數據,考慮到所有支持措施,財政赤字可達到GDP的11%。

現在中國政府面臨預算支出不斷增長的境況,而預算收入卻在下降。為了支持企業和百姓,此前已批准了一系列財政福利政策。非應稅收入上限增至五千元(705美元)。包括增值稅在內的稅率也降低了。總的來說,財政刺激措施花費了2.3萬億元人民幣(3240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必須增加債務,以支付與履行經濟和社會義務有關的所有必要費用。

俄專家:大流行後我們將如何生活?
正如中國國家發改委秘書長叢亮所說,債務適當增加將有助於維持穩定。而穩定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又有助於使債務水平保持在正常水平。

國投信達(北京)投資基金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何曉宇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與某些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債務水平並不高,而且中國政府正在採取綜合措施來支持經濟,因此槓桿作用的略微增加不會威脅到金融穩定。

何曉宇專家說:“根據數據統計,我國的負債率低於西方發達國家,政策也沒有那麼冒進,所以在這方面我們還是有回旋餘地的。而且當前我們仍然處於對抗疫情的‘戰爭’時期,包括推出一萬億元特別國債,也是特殊時期的特殊需求。如果我們仍然採取過去的負債率或經濟政策,恐怕也難以使中國經濟渡過難關。另外,李克強總理在報告中也強調了兩點,一是疫情體現了中國制度的優越性,二是中國經濟的韌性及後勁十足。總體來看,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如果疫情不出現反復,實際上我們已經度過了最艱難時期,經濟將逐漸往向好方向發展。從這一角度來看,我們相比過去多借一點錢,也是完全有信心能夠償還的。”

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西方國家開始推行量化寬松政策刺激經濟。此外,例如,美國安排2.3萬億美元的天文數字來刺激經濟。正是由印刷機提供資金的流動性推動經濟增長這一措施,給經濟穩定帶來最大風險。就美國而言,它可能不會崩潰,因為擁有世界貨幣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仍會受到其他國家的支持,這是因為人們對它具有空前的信心,同時也依賴它。而中國寧願採取更謹慎的行動。

疫情後經濟:大蕭條還是增長點?
“兩次會議”前夕在中國開展了關於量化寬松的討論。中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政協委員劉尚希建議發行價值5萬億元的特別國債,並建議央行以零利率分期購買。但央行堅決反對這一措施,指出,首先,這些步驟可能會加速通貨膨脹;其次,即使在中國法律層面,也禁止採取這些行動。

結果,中國沒有實施量化寬松政策。特別國債規模僅是原來的五分之一。中國放棄數量增長目標而更加註重發展質量目標,不無原因。今年的主要任務是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早在4月份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就提出了這六項任務。各級主管部門將以此為指導,根據新的現實調整今年的經濟政策。在這種情況下,增加債務絕不是主要措施。專家們承認:一項長期戰略要考慮維持實體經濟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將使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更加穩定。增加債務只是權宜之計,有助於彌補因新冠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現金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