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兩會召開說明中國已經基本控制住疫情 生產活動全面恢復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5月21日電 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丁一凡在接受衛星通訊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人大與政協的兩個全會即將召開一方面說明中國已經基本控制住了疫情,召開兩會而不擔心疫情大面積傳染,另一方面,兩會的召開也反映出中國的現狀,即生產活動已經全面恢復,各種社會活動在循序漸進地恢復。
Sputnik

中國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將舉行默哀儀式
由於新冠病毒疫情,通常每年三月初開始舉行的中國政協和人大最高機構會議被推遲。隨著疫情形勢好轉,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將於5月21日下午3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於2020年5月22日在北京召開。

丁一凡認為,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的人大與政協的兩個全會推遲了兩個多月召開。會議最終召開說明瞭兩個問題:一是中國已經基本控制住了疫情,召開兩會而不擔心疫情大面積傳染。兩會的召開反映出中國的現狀,即生產活動已經全面恢復,各種社會活動在循序漸進地恢復。人們在控制外來輸入型病例、不使其擴散的情況下,可以正常活動。第二,兩會是中國政治決策的基本形式,要保持其穩定,不受其他外來因素的干擾。今年的兩會有特殊的含義,不僅因為中國在抵抗全球性瘟疫的問題上需要總結經驗,為今後的發展做好準備;還因為今年是中國脫貧進入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年,又是結束第13個五年規劃、準備進入第14個五年規劃的年份;還因為今年的兩會在國家立法方面有很大的舉動。

丁一凡介紹說,2020年中國兩會討論的重點話題主要集中在完善公共衛生體系、穩定經濟、脫貧、中國第一部“民法典”以及新形勢下的對外政策等問題。

他說,首先,借助防疫、抗疫的機會,推動公共衛生體系的完善,推動醫學科學對病毒流傳特性的研究,推動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生產。他認為,在應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暴露出中國在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生體系等方面存在短板。因此,兩會期間,代表與委員們將圍繞提升疫情監測預警能力、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和救治體系、理順醫藥衛生體制等問題展開深入探討,爭取強化公共政策在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方面的能力。

他表示,同時,疫情對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巨大,穩住經濟基本盤、保障民生這個核心目標會是兩會關注的重大題目。政府的工作報告將根據新形勢來確定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因此,政府工作報告如何設定GDP的增速,就業率指標,收入增長及環保方面的指標都會成為中國輿論及國際輿論關注的重點。

媒體:中國會履行有關冠狀病毒疫苗的承諾
丁一凡表示,第三方面,2020年是中國脫貧攻堅工作的最後一年。按照規劃,要徹底解決脫貧難度最大的1113個村落的貧困問題,讓這些村落走出貧困。中國將進入“小康社會”,在全球率先實現消除絕對貧困的現象。疫情使困難增加,因為幫扶工作難以展開,外出務工也受阻,產業扶貧也遇到了生產下滑的影響。今年,中央政府已經出台了一些振興鄉村的政策。如何把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結合起來,全面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等全面發展,這是這次兩會將要討論的重大話題之一。

他表示,今年兩會還有一個重要話題,就是人大將審議中國第一部“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先後4次啓動民法制定工作,但都是零星的法律出台,沒有一部完整的民法。2014年,黨的十八大四中全會決定編纂一部“民法典”,經歷多年的努力,2019年,法典草案首次亮相。民法典包括7編加附則,共84章,1200多條,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民法典草案在網上公開徵求意見時,收到13718位網民提出的114574條意見。這次大會審議時,也會集中討論這些意見。

丁一凡最後指出,受全球疫情的影響,中國外部環境的變化日趨複雜。在世界經濟有可能陷入長期衰退的情況下,西方的一些政客為推卸責任,想把中國當作“替罪羊”,一些西方的媒體也跟著抹黑中國,煽動民粹主義情緒,導致貿易保護主義興盛,逆全球化趨勢明顯。在這種背景下,代表與委員們會討論如何做好長期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準備,未來採取甚麼樣的對外政策,如何處理中國與外界的關係,等等。

他認為,總之,2020年的人大、政協兩會將為中國的第13個5年規劃做一個總結,為即將開始的第14個5年規劃做好準備。中國即將進入“小康社會”,2020年的兩會是中國立法者與政策建言者者向國民展示中國發展成果,同時也向國民表明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