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印度政府通過自己的在美國的管道,同時通過國外使團已與1000多家在華有生產的公司進行了聯繫。向他們表示,如果遷往印度市場,將為其提供各種優惠。匿名印度官員向彭博社通報了這一信息。印度媒體對此也做了大量轉載,其中包括《經濟時報》。從報道中可以看到,莫迪總理明確希望,借助於潛在的美國夥伴,來提高亞洲第三大經濟體在全球生產鏈和供應鏈上的作用。
成都世通研究院執行院長龍興春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對印度向美國在華企業提供同等替代條件的機會評價不高。
成都世通研究院執行院長龍興春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對印度向美國在華企業提供同等替代條件的機會評價不高。
他說:“關於美國在華企業遷往印度的問題,我認為更應該關注這些企業對中國和印度的投資環境以及發展前景的評估,因為企業家需要對企業的盈虧發展負責。近年來中國產業在進行升級轉型,確實有部分企業需要轉移出去,其中不僅包括外資企業,也包括中國本土公司,這都是正常現象。不過哪些國家可以成為企業遷移的目的地,還要取決於當地的投資環境和市場容量。就印度而言,之前富士康和蘋果等大公司在當地的龐大投資計劃最終都沒能落實,不少來自美國、日本、韓國的外資企業在印度的經營也非常困難,可以說印度本身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只有改善投資環境才有可能吸引到這些企業。然而目前來看,印度的土地政策不理想,勞工的技能和效率低下,政府辦事腐敗,基礎設施落後,電力經常供應不上,交通運輸也不夠便捷。再加上印度沒有形成像中國這麼完整的產業鏈,因此儘管印度的製造業近年來有所發展,但是遠遠不能夠與中國相較。”
暫時還不清楚,美國公司對印度企業遷移建議有何反應。俄羅斯國際關係大學專家葉卡捷琳娜·阿拉波娃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在爭取投資方面,印度市場遠不能和中國市場相競爭。
她說:“目前,中國市場的比較競爭優勢結構正發生巨大變化。廉價勞動力已不再是緊迫的事情。進入中國的投資,或者是為了尋找技術、追求快速發展的技術領域,或者是為了進入消費潛力不斷增長的容量巨大的市場。如果公司投資,是為了擁有中國的消費者,那麼他們是不會從那裡離開的。”
如果這些公司是為了生產後向第三國、首先是向美國出口,那麼它們可能從中國市場離開,去尋找更優惠的條件。但需要指出的是,印度的競爭力令人質疑。比如,在冶金領域,印度很難說有甚麼前景。信息技術、醫療方面是可以的。這方面印度有某些強大的競爭優勢。此外,對於輕工和食品工業領域的公司來說,轉向是為了獲得資源和廉價勞動力。中國正失去這方面的優勢,印度有這方面的優勢,但我不覺得,它比越南更有競爭力。紡織和食品工業公司,更多的要去越南,越南要比印度更有吸引力。
在亞洲的企業尋找新的本土生產地點,其實早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就已經開始了。其結果是,中國有外資參與的公司,已將自己的生產轉移到東南亞地區了。其中,包括去越南、柬埔寨和泰國。
外國專家承認,在全球供應鏈形成階段,印度在提供本國市場方面,毫無疑問輸掉了競爭力。目前,從各方面看,它在試圖彌補失去的機會。其中,有意將日本和韓國在華準備離開的生產企業吸引過來。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已撥出22億美元,為本國公司在大流行經濟危機條件下的多元化提供援助。
據專家龍興春預測,在加工工業領域,印度最少10年內,不會有很大的作用。這點對其在全球價值供應鏈中成為重要一環造成限制。
在亞洲的企業尋找新的本土生產地點,其實早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就已經開始了。其結果是,中國有外資參與的公司,已將自己的生產轉移到東南亞地區了。其中,包括去越南、柬埔寨和泰國。
外國專家承認,在全球供應鏈形成階段,印度在提供本國市場方面,毫無疑問輸掉了競爭力。目前,從各方面看,它在試圖彌補失去的機會。其中,有意將日本和韓國在華準備離開的生產企業吸引過來。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已撥出22億美元,為本國公司在大流行經濟危機條件下的多元化提供援助。
據專家龍興春預測,在加工工業領域,印度最少10年內,不會有很大的作用。這點對其在全球價值供應鏈中成為重要一環造成限制。
他說:“我認為短期內對全球價值鏈產生影響的可能性非常小。因為基礎設施落實是嚴重制約印度經濟發展和外商投資的一個最重要原因,而且印度國內雖然人口龐大,但是收入水平較低,沒有形成強大的購買力市場。另外,印度政府和整個社會對外國企業抱有殺雞取卵的態度,擔心外資把印度的財富賺走。所以印度的投資環境若是無法得到改善,那麼他想要進入全球價值鏈是非常困難的,我個人認為至少在十年內印度在製造業方面不會有很大的作為。不過印度可以朝著這一方向努力,將其作為改革的動力。只是我個人短期內不大看好印度落實政策的前景,從宏觀層面來看中央政府確實有不少計劃,但是具體到地方官員去落實則比較困難。”
顯然,目前局勢下,印度在尋找機會,在觸及外國公司土地利用和勞動關係利益領域,實施已經停滯不前的改革。長時間里,這些領域的法律空白,一直讓投資者望而卻步。莫迪總理第二任期,暫時被全面抗議和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速放緩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