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積極打造健康絲綢之路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與意大利總理孔特通話時表示,中國願同意大利一道為打造“健康絲綢之路”做出貢獻。習近平相信,兩國互信將進一步加深,合作將更加廣泛。儘管中國國內疫情還未結束,但中國已向歐洲所有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伸出了援助之手。顯然,打造“健康絲綢之路”理念的含義遠遠大於人道主義援助的內涵。
Sputnik

中國外交部:中國將繼續向曾幫助過中國的國家和相關友國家提供援助
當前在歐洲迅速蔓延的新冠疫情已使一些國家對歐盟統一應對威脅的能力感到失望。正如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所說,我們意識到,國際或歐洲國家的團結是不存在的,這不過是寫在紙上的童話罷了。武契奇之所以措辭如此嚴厲,是因為塞爾維亞無法從歐盟進口醫療產品或設備。受新冠疫情影響最大的意大利也面臨類似情況。羅馬通過緊急情況協調中心尋求幫助。但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沒有哪個歐盟國家向意大利提供必要的援助。相反,一些國家,例如,德國,還禁止向其出口藥品和設備。

在這種情況下,意大利塞爾維亞和其他一些國家別無選擇,只能向世界其他地方尋求幫助。第一個對這些呼籲做出響應的就是中國。中國向意大利派出了300名醫生和護士,200萬個口罩,5萬只檢測試劑。俄羅斯也向意大利提供了幫助,向

中國外交部:願同印方分享疫情防控和診療經驗 向印方提供力所能及支持幫助
意大利派出了9架伊爾-76專機:派去了8支由軍隊病毒學專家和軍醫組成的機動團隊,自動氣溶膠消毒系統和醫療設備。由此可見,面對全球大流行,一些國家不知不覺地對歐洲機構失望了,並開始以中國為榜樣。中國人民大學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王義桅在接受衛星通訊社記者採訪時指出,畢竟,中國制度已被證明更有效。王義桅教授說:“從意大利的角度來看,起初他們向歐盟求助,結果歐盟半天沒有太多的反應,只是援助了一些資金。而德國甚至禁止口罩、醫療物資出口意大利,使得意大利對歐盟很是失望,故而才求助於中國。實際上意大利參與‘一帶一路’也是對歐盟、西方國家及原有合作模式失望的結果。

“目前中國舉國體制的有效性在世界上愈加明顯,大家都在學習,包括俄羅斯也參考中國的經驗,在莫斯科市遠郊開始建設方艙醫院。我想這表明中國的發展經驗具有普適性,適合全球共享。”

一方面,新冠病毒疫情可能使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變得更加困難。當國與國為防止疫情蔓延而各自關閉邊界,限制人口流動之時,經濟合作談何容易。另一方面,中國在2017年第一次``一帶一路''峰會期間發起的實施``健康絲綢之路''的倡議,今天似乎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由於流行病等挑戰的全球性特點,有必要協調專門的國際機構的工作,以迅速作出反應並共同應對這些威脅。諸如世衛組織之類的現有機構僅具有協調職能,但沒有足夠的物質甚至醫療資

中國向印度尼西緊急支援17噸防疫物資
源來支持處境艱難的國家。王義桅專家指出,中國恰好是在抗擊疫情、生產資源方面顯示了自己的能力,並主張建立真正有效的國際機制,向受災國提供物質援助,幫助這些國家建立有效的醫療體系,應對所面臨的威脅。王義桅接著說“在推動國際合作的進程中,我認為中國將在以下三方面發揮作用:第一,中國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並且這一概念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政黨和組織的認可。區別於西方原來‘你贏我輸’或‘我贏得多你贏得少’的觀念,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共贏’和‘共輸’;第二,中國提出應該建立一個類似於亞投行的組織或機構,以便今後幫助更多國家提高公共衛生能力或者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因為大量的非洲國家都存在缺醫少藥的情況,防禦病毒能力也比較弱,需要共同援助。但是世衛組織在傳統的國際治理中比較邊緣化,不具備像世界銀行一樣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僅僅依靠世衛組織可能已不夠;第三,在物質層面進行援助和分享經驗。中國強大的生產能力和產業鏈能夠滿足世界應急物資的需要,我們向伊朗、意大利、西班牙、保加利亞甚至德國、法國等歐盟國家都提供了大量的物資援助。中國作為最早遭受疫情衝擊的國家,還可以將經驗製成手冊分享給他國。通過這種分享,中國也能增加治療不同種族和地區的醫療經驗,提升中國公共衛生的治理水平和
新冠疫情將有助提高中國國際地位
競爭能力。”

新冠病毒疫情已經表明,即使是發達國家的衛生系統也無法應對如此大規模的災害。至於發展中國家,就更無從談起了。因此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擴大“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主要由發展中國家參與)對於衛生系統而言是無可非議的,以幫助有需要的國家建立有效的機制來保護公共衛生並控制疫情的傳播。

在王義桅專家看來,進行疫苗生產也很重要。上周中國表示正在著手一項新冠病毒疫苗的臨床試驗。俄羅斯到2月底已擁有五個原型疫苗。正如俄羅斯總統普京所說,正在積極進行工作。但是,他沒有透露疫苗可以廣泛使用的具體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