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它們是歐洲人帶入馬達加斯加的家貓野化而來,或者是源於以某種方式來到島上的非洲東部的野貓——黑足貓(Felis nigripes)或草原斑貓(Felis lybica)。然而新研究表明,這兩種假設都不成立。
馬達加斯加貓體長可達60里米,是普通家貓的兩倍。身上斑紋呈斑點狀。它們是夜間動物,以狐猴等動物為食。來自美國、葡萄牙、意大利、南非和馬達加斯加的專家組成的團隊在科羅拉多大學專家Michelle Sauther的領導下對馬達加斯加Beza Mahafaly自然保護區的3只林貓和安卡拉凡茲卡國家公園的27只貓的DNA進行了分析,並將其基因與1900只世界各地的野貓家貓進行了對比。
結果顯示,與馬達加斯加林貓最為接近的是目前生活在阿聯酋、科威特和阿曼的家貓,基因上可能還受到印度和巴基斯坦貓咪的影響。專家推測,是阿拉伯航海者在1000多年前將貓咪帶到了馬達加斯加。眾所周知,阿拉伯人從7世紀起就與馬達加斯加島有往來。經過幾百年的時間,馬達加斯加島附近形成了連接波斯灣沿岸國家、印度和東非的商道。
參與這項研究的貓基因組學專家Leslie A. Lyons指出,馬達加斯加林貓體型巨大並非特例。之前曾有種貓進入北美森林,在新環境中體型變大,這就是緬因貓的祖先。而且澳大利亞野貓也有體型變大的現象。
馬達加斯加另一入侵物種的情況也佐證了專家對於島上大型貓來源的推斷。大約900年前,小靈貓(Viverricula indica)進入馬達加斯加島,其自然分布範圍目前覆蓋印度和中南半島國家。阿拉伯商人當時販賣活的小靈貓,因為小靈貓可以分泌麝香,在穆斯林世界很值錢。
研究結果發表於《保護遺傳學》(Conservation Genetics)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