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對生態環境有哪些影響?

中國生態環境部10日通報,截至目前,未發現因疫情防控影響環境安全的現象。關於疫情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了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鄭挺穎和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蔣建國教授。
Sputnik

為了更有效地控制疫情傳播,減少人員流動,各工廠延遲復工通知,各個公司也紛紛開啓居家辦公模式。中國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環境所所長徐洪磊在接受央視財經採訪時介紹,粗略估算,春節期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交通運輸產生的污染排放量至少下降4成以上。但隨著復工復產,城市內和城際間的交通流量有明顯增加。

對此,鄭挺穎強調,儘管居民出行明顯減少,但是燃煤發電、煉鋼、玻璃、水泥、電解鋁等高污染行業全年無休,生產線並沒有停止運轉。不能過分誇大疫情對環境的影響。他說:

“居民開車出行減少對大氣環境質量的改善是有貢獻的,但是大氣環境質量取決於很多因素,機動車排放只是大氣環境污染源的一個較小部分,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再者,供暖、供電、日常貨物運輸等維持城市正常生活運轉的行業也還會帶來大量的大氣污染物排放。”

除此之外,受到疫情影響,醫療廢棄物大幅度增加,對醫療廢物的處理非常重要。根據中國生態環境部10日消息,1月20日至3月7日,中國累計處置醫療廢物13.6萬噸,涉疫情醫療廢物基本“日產日清”。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蔣建國教授在採訪中說:

“2003年‘非典’之後中國就出台了一系列關於醫療廢物的管理條例,此次疫情期間也都是按照這些規範來操作,應該不會造成醫療物資對環境的污染。”

與此同時,蔣建國指出,醫院對於醫療廢物的管理一向非常明確,比較難管理的地方應該是一些居民區。由於分散的居民區只能靠環衛工人來收集和運輸丟棄的防護用品,因此對於環衛工人的防護非常重要。目前沒有出現環衛工人受到感染的情況,說明這項工作在全國範圍內做得比較到位。

中國生態環境部表示,疫情發生以來(2020年1月20日至3月7日),中國城市空氣和地表水環境質量以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安全,均未受到疫情防控影響。目前,中國共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487家,隨著處置能力增加,總體上處置能力能滿足醫療廢物處置的需要。中國醫療污水收集處理平穩有序,全部定點醫院、接收定點醫院污水的城鎮污水處理廠以及集中隔離場所均嚴格落實消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