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日韓兩國都帶著感謝之情接受中國在公共衛生領域的援助。兩國領導人和相關部委,對中國抗擊疫情貢獻高度評價。
疫情爆發,打亂了中日韓企業參與的一體化生產鏈條。而這三個國家,分別是世界第二大、第三大和第十二大經濟體。3月5日,中國商務部宣佈,要嚴肅對待東亞地區貿易和物流出現的障礙。針對日韓投資企業,通過了一系列定向貸款、稅收和費率優惠,目的在於,將疫情後果最小化。
中國商務部官方代表李興乾在北京吹風會上指出,將對日韓資本參與的企業增加貸款額,以滿足其理順生產銷售鏈條的資金需求。李興乾呼籲其它國家,撤除不必要的貿易限制,在整個世界內創建更好的貿易環境,促進國際工業鏈條的健康發展。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院專家亞歷山大·薩利茨基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認為,中國這些措施的目的,是為了支持整個東亞地區的生產領域。
他說:“整個太平洋鄰國,不僅日本和韓國,都在經濟上對中國嚴重依賴。比如還有新加坡。中國推出的措施,某種程度上也觸及到東盟國家,因為那裡也有韓日資本。中國、日本和韓國,是本地區的主要技術國家。中國的政策,是為了維持在東亞地區的“世界工廠”地位。我覺得,這些倡議,很自然地將給鄰國留下好的印象,這是對此問題有力且非常好的陳述。”
“西方國家傳統地緣政治觀點是:‘你鄰居的敵人,是朋友’。但中國持完全相反的理念:‘遠親不如近鄰’。這個政策非常正確,為國家間建立理想的經濟關係帶來了機遇。中國的出發點是,團結起來,可以更加輕鬆地維持經濟穩定的任務,在外部局勢動蕩情況下保持獨立。而這些問題,都是相當令人頭痛的。這是符合邏輯和可持續性的方法。”
那麼,中國為何宣佈對日韓參與的企業推出克服困難的定向措施呢?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周永生教授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他說:“ 香港一直是中國內地最大的外來投資者,台灣則緊隨其後。除這兩個地區外,最大的外來投資國便是美國、日本和韓國。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從長遠角度來考慮,我們不能對美資報以較高的期望。但是日本和韓國作為中國的兩個鄰國,同時也是友好國家,對我們的投資額規模較大,投資存量較高,並且投資的持續性穩健,所以商務部強調日韓兩國應該是體現了這些因素。另外,在中國的整個產業鏈當中,日韓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因為日韓兩國同屬發達國家,我們在接受他們投資時,實際上也是變相地為中國帶來了高端的製造業技術,提升了中國產品的品質。就價值鏈來說,日韓兩國在中國的投資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帶動了中國整個產業高品質的發展。”
3月5日,中國外交部宣佈,與日本就習近平主席訪日具體期限保持密切接觸。據悉,雙方正努力抗擊COVID-19疫情。在此情況下,雙方給出的條件是,習近平訪問,要在能取得完全成功的良好條件下進行。顯然,雙方都在極力減小疫情對雙邊關係的影響。因此,中國商務部宣佈的舉措,也可看成是完成此項任務的重要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