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項目參與者數量在增長
2019年4月26-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行。38位國家和政府領導人與會,150個國家和92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參加了此次論壇。
截止2019年3月末,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政府與125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73項合作協議。到2019年年初,參與方數量已達152個。實現如此成績的原因在於,2018年,已有67個國家在此框架下與中國簽署了合作條約。與此同時,中國倡議與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規劃和戰略項目相對接。
中國在G7中打開缺口
中國的經濟外交獲得“G7”國家中和歐洲一體化倡議國—意大利的強有力支持。在“七國集團”中,意大利率先在官方層面支持“一帶一路”項目。2019年3月,在中意論壇峰會上,中國取得了這個富有象徵意義的重大勝利。
早前,葡萄牙、馬耳他、希臘和其它16個中東歐國家也與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備忘錄。
中國加強與歐洲的夥伴地位,對美國形成擠壓
在羅馬舉行的中意峰會框架下,共簽署29份合作文件。其中19份是國家間協議,10份是中意兩國公司和銀行間協議。據初步估計,簽署的文件涉及200億歐元的合作與交換意向。
所簽署的文件中,有中國交通建設公司與意大利熱那亞和的里雅斯特港口合作協議,其中也包括參與熱那亞潰橋恢復項目。
法國對中國參與巴黎聖母院復建也有需求。2019年11月,雙方在中法峰會上,簽署了此項目的修復合作協議。
法國總統馬克龍訪華期間,雙方簽署了總值150億歐元的合同,涉及能源、農業和航天領域。其中,法國20家公司獲得向中國出口雞肉、豬肉和牛肉的許可。對此,他們期待了很多年。
北京市燃氣集團與法國Engie公司簽署了高技術領域合作協議:在天津共建液化氣接收 和存儲設施。文件內容包括,法國負責提供現代化技術,以降低天然氣洩漏的風險。
這是馬克龍總統第二次訪華。如果說,2018年1月,雙方主要討論的是外交問題,那麼2019年之行,是對習近平主席2019年春季訪法的回訪。峰會的結果是簽署了14項合同。
其中,與空客簽署的總值300億歐元的合同,成為世界所有媒體的標題內容。中國航空公司同意購買300架歐洲飛機。需要強調的是,北京1月份已幾乎購買了200架空客。對法國來說,此項交易成為“黃馬甲”運動造成巨大損失期間的救生筏。中國經濟外交在歐洲市場的突破,是對空客320競爭對手—美國波音的重重一擊。
能源領域巨頭EDF公司,同意在中國建10億歐元的風電站。而法國造船廠將為中國建10艘現代化的船舶。法國農場主在遭制裁4年後,獲得向中國出口雞肉的許可。
中國的中遠集團在比雷埃夫斯港啓動新的建設週期;中國為希臘一些農產品開放了市場,其中包括番紅花和獼猴桃;中國巨頭銀行 – 中國銀行和工商行在雅典設立自己的辦事處。再有,除北京外,雅典和上海之間將設直航,航線數量將從14個增加到35個。
克羅地亞杜布羅夫尼克峰會期間,另一個值得書寫的內容是,中國總理和克羅地亞、保加利亞總理共同為“全球夥伴中心”揭牌。該中心的主要工作方向是研究市場,並就經濟一體化、貿易投資問題為企業提供幫助。考慮到2017年布達佩斯峰會期間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已經建起銀行間聯盟,此項舉措將鞏固“17+1”合作國家的一體化。
國際關係領域專家、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周戎就中國經濟外交所取得主要成績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他說:“我認為目前中國經濟外交最明顯的特點就是‘一帶一路’,其成果顯現。借助‘一帶一路’的國際合作平台,中國與絕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都取得了合作成果。像‘中巴經濟走廊’、‘中歐班列’和‘瀾湄合作’,都是其中非常成功的項目。再加上近來擴展的中非合作論壇,可以說中國與非洲國家、與東盟國家、與巴基斯坦和南亞國家以及與中東歐中亞國家的關係都非常緊密。”
“眾所周知,中國的對外經濟合作還有一些固定的平台,例如在希臘加入後由‘16+1’升級的‘17+1’,中國—東盟峰會,包括最近中國又與東盟、澳新日韓完成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與中亞國家通過上合組織也推進了一系列的經濟合作。在歐洲,中國與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同樣順利開展了經貿往來,中國與德國在高技術領域積極合作,與法國共同推進雙向投資和在第三國市場的合作。”
“中國目前的對外經貿合作全面開花,不過我認為其中最突出的還是‘一帶一路’。在這一框架下,中國推進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經濟外交。另外,中國創辦的國際進口博覽會以及在烏鎮舉辦的國際互聯網大會,又使得中國的國際合作在很多具體的行業領域中走在了世界的前沿。我想這種國際合作的形式可能還會持續不斷地發展,中國的創新能力可圈可點,不僅表現在基礎領域,也體現在國際間的經濟合作。”
中非首家自貿區
2019年,中國在非洲有了第一個自貿區夥伴國家--毛里求斯。兩國經過幾年的談判,簽署了自貿區協議。根據協議,中國為毛里求斯產品提供廣泛的市場准入。雙邊貿易中,超過90%的商品享受零關稅政策,無關稅貿易額同樣超過了90%。此外,毛里求斯旅遊公司將在中國設立自己的辦事處,而中國商家可在這個非洲國家開設飯店和賓館。
對中國來說,毛里求斯自貿區協議,是此類協議中的第17份。2019年,中國與27個國家就建12個自貿區展開談判:或者是創建新的自貿區,或者是發展現有的自貿區。其中,2020年初,確定將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將把亞太地區16個國家連在一起。按計劃,將簽署中日韓協議、中國-挪威協議、中國-斯里蘭卡協議中國-以色列協議。在與韓國、巴基斯坦和新西蘭已建自貿區框架下,還將就貿易進一步自由化進行談判。
中國成為俄羅斯的巨大天然氣市場
清華大學經濟外交中心主任何茂春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中國的經濟外交,成功地滿足國內市場的實際需求。在2019年的突破性方向中,可圈可點的有上海第二屆進口博覽會以及與俄羅斯的經濟合作發展。
他說:“從中國主辦的活動來看,我認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值得關注。作為世界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展會,同第一屆相比,今年的第二屆博覽會規模又進一步擴大。目前中國需要調整進出口結構,積極擴大進口,舉辦進口博覽會有利於推動各個國家進入中國市場。中國是出口大國,雖然當前的貿易順差與中國現階段的競爭力相關,但是長期貿易順差持續也是個問題。所以實現進出口平衡是重大的舉措,對於中國擴大市場准入,提高貿易的便利化、自由化和透明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就雙邊關係而言,俄羅斯可以說是中國非常重要戰略協作夥伴。過去俄羅斯與中國是‘政熱經冷’,那麼現在不僅雙邊貿易額增加,雙邊能源合作以及歐亞聯盟與‘一帶一路’的對接都在深入落實。今年一系列的經濟外交突破更是加強了兩國間的互信,支持了雙方的發展。當前中俄都被西方有些國家視為戰略對手,在此背景下中俄合作不僅對兩國發展利好,對全球自由貿易的發展更是有著巨大的貢獻。”
彈性的經濟外交,為中國2019年進入俄羅斯豐富的天然氣田提供了保障。今年12月,起始於雅庫特共和國洽楊金斯克氣田區的“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開始向中國供氣。首批50億立方米將於2020年進入中國。管道最大年輸量380億立方米。2025年,東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州科維克金斯科氣田區開始大規模開採後,將啓動最大供氣量。“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使俄羅斯成為中國的主要天然氣夥伴。與此同時,中國也大大鞏固了本國的能源安全。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無需中轉,更沒有政治上的風險。
2019年,中國收穫新股權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CNOOC)和中國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公司(CNODC)根據巴西史上最大的拍賣結果,獲得大西洋上布基亞斯 (Buzios)大型石油區段的開採權。中國公司獲得此項目的5%股份,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掌握90%的股權。有意思的是,BP公司、雪佛龍(Chevron Corp)公司、荷蘭皇家殼牌集團(Royal Dutch Shell)和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Mobil)也曾登記參標,但後來召回了自己的申請。
中遠航運港口有限公司為秘魯錢凱港(Chancay)現代化投入了2.25億美元。該港位於距首都利馬往北58公里處。中國公司擁有60%的股權。其夥伴是世界級大型鋅生產商—秘魯Volcan集團。隸屬該集團的秘魯錢凱碼頭(Terminales Portuarios Chancay S.A.) 擁有項目40%的股份。據估計,建設多功能海港約需30億美元。
中國是秘魯最大的投資國之一,主要投資方向是該國的礦山開採和能源領域。相應地,中國是秘魯生產的自然資源的主要消費國。而秘魯,是世界第二大銅和鋅的生產國。中國借助於向錢凱港投資,在很大程度上,將控制此類礦產世界海上運輸中的大部分。
跨國公司尋找通向中國市場的鑰匙
中國市場有著強烈的吸引力,且政治風險非常低,德國巴斯夫集團(BASF)由此決定在中國設廠。11月末,這家企業在廣東湛江啓動史上最大的額度為100億美元的投資項目。這將是中國首個全外資化工綜合體。主要生產工程塑料、熱塑性聚氨酯和其它一些廣泛用於汽車製造、電子和新能源汽車的化工產品。
2022年,巴斯夫公司將開啓第一階段,生產的此類產品將佔中國的1/5。2030年前,項目將徹底完成,屆時中國將成為巴斯夫繼德國路德維希港和比利時安特衛普之後第三大生產地。據專家評估,2030年前,中國在世界化工產品生產中的佔比將幾乎達50%。
2019年,德國在華另一個大項目是大眾汽車在上海安亭設立新型電動車廠。建廠投資額為25億美元,將生產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年產30萬輛。目前,系列樣車已開始組裝。按計劃,2020年10月將全面啓動生產,第一輛ID.Next越野車將下線。2025年前,該廠將生產15種大眾車型,將同時組裝6種不同類型的電動車。
中國讓“質子”獲新生,進入巴基斯坦市場
2019年, 馬來西亞“質子”品牌車在巴基斯坦信德省開始組裝生產。2017年,中國浙江吉利集團收購了馬來西亞“質子”公司49.9%的股份,巴基斯坦設廠,是這家合資企業首個區域性聯合項目。第一台下線的越野車型是Proton X70,2018年12月舉行了首發式。借助於和中國夥伴合作,“質子”公司比所期待的更早走向國外市場。與此同時,在馬來西亞工廠正順利地實施本土化生產。
中國“鐵路外交”在泰國、馬來西亞和尼日利亞獲得突破
中國鐵道建設總公司參建的曼谷到芭提雅高鐵項目啓動。該項目一波多折,經過幾年的辯論,最終解決了撥地問題。項目啓動投入74億美元。
這條高鐵將曼谷新舊國際機場和芭提雅烏塔保國際機場連接起來。後者為美國人修建,印度支那戰爭期間,美國空軍從這裡起飛襲擊越南。泰國政府與正大財團簽署了協議,財團內有12家公司,其中最大的是中鐵建。
該鐵路項目是中國在泰國參建的第二個項目。9月初,從東北部曼谷到呵叻府(Nakhon Ratchasima)的高鐵項目獲開建批准,計劃於2023年 建成。這條鐵路的第二天支線,將把呵叻府和與老撾相鄰的廊開府(Nong Khai)連接起來。而湄公河大橋,與中國-老撾鐵路對接。這條鐵路的另一個區段,將把曼谷和與馬來西亞臨近的泰國南部省份連在一起。
泰國是中國在東南亞成功推進“鐵路外交”的第二個國家。今年夏,中國與馬來西亞解決了阻礙鐵路項目一年多時間的金融和其它障礙。最終,中國交通建設公司和馬來西亞鐵路公司開建從哥打巴魯(Kota Bharu)穿過整個馬來西亞到達靠近泰國的東北海岸巴生(Klang)港鐵路線。
中國“鐵路外交”的疆域在不斷擴大,儘管西方國家強化有損中國威信的行動。2019年,第一個成功的範例是,在中國的協助下,尼日利亞建起歷史上第一個機車組裝廠。這家工廠將滿足不斷增長的新鐵路標準客運、貨運需求。
中國幫助尼日利亞修建穿越該國整個大西洋海岸的鐵路線。這條鐵路,將把西南大都市拉各斯和最東南的卡拉巴爾市連在一起。這是中國在海外規模最大也最為昂貴的鐵路項目。尼日利亞政府和中鐵建集團的合同額大約為120億美元。
與此同時,中國還在幫助尼日利亞升級卡諾到拉各斯的鐵路線,項目額大約為83億美元。可以期待,將拉各斯、卡諾、卡杜納、瓦里、包奇、阿布賈和哈科特港連在一起的鐵路線,將大大縮減國內的運輸支出,促進就業,並幫助制止向城市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