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關鍵的是要鈎住,”試飛員講述降落航母細節

撞擊甲板,短距離滑跑以及用阻攔裝置急劇減速——整整30年前,1989年11月1日,試飛員維克托·普加喬夫國家海軍史上首次駕駛蘇-27K戰機在“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母降落。在航母上降落被認為是飛行訓練是的難關之一。本文將講述航母駕駛員的工作特點。
Sputnik
  • 降落瞬間

降落航母時遇到的主要困難是,不像在普通機場,飛行員用於完全停止的跑道距離已達到最小化。沒有失誤的權利。

“跑道的標準長度至少兩公里,”參加過“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母跑道系統測試的試飛員阿納托利·科沃丘爾告訴我們,“而在航母上它只約70米,所以降落需要做到極度精確。”

要求飛行員做到高度準確,因為需要把飛行的飛機停在僅約40米長的狹窄部位。降落時要保持一定的斜角——只有3或4度。與航母的接觸必須是在飛行甲板中心線的兩米範圍內。航母通常是在行進的,所以還要不斷調整降落的軌跡。

“最關鍵的是要鈎住,”試飛員講述降落航母細節

第二攔阻索

為了在航母上能快速停止20噸的飛機需要一種特殊設備——阻攔裝置。它們是在甲板上串起來的牢固而靈活的攔阻索。在“庫茲涅佐夫元帥”艦載巡洋艦上共有四個阻攔索。飛行員的任務是,降落時讓飛機鈎住攔阻索制動鈎(飛機尾部的一個鈎,手動放開)。然後自動裝置就會拉住攔阻索。

俄羅斯或將建造新型核動力航母

俄羅斯海軍飛行員已經能在“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母上嫻熟地降落,不管是在遇到風暴、在夜間還是在惡劣的天氣條件。“月亮”電視系統——安裝在甲板上的鏡頭幫助“瞄准定位”。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一名航母飛行員。對參選人員有著身體和心理素質方面的特殊要求。在觸到甲板和阻攔裝置啓動瞬間,人的胸椎和頸椎會受到很大壓力。此外,急剎機時,有視網膜脫落的風險——這也是航母飛行員的職業病之一

飛行員必須能夠保持絕對的鎮靜,並在緊急情況下能夠立即採取應對措施。例如,為了應對攔阻索破損,在降落時飛行員要開足馬力,以便飛行員有可能保持一定速度,在接觸到甲板後還能進行第二次起飛。

“如果攔阻索斷開,飛機本身不會停下來,”科沃丘爾詳細解釋說,“遇到這種情況,有明確的應對指導:接觸到跑到後,增加發動機推力,去飛行第二圈。如果攔阻索是在減速後才斷裂的,那就糟了。飛機將無法再次起飛,會落入水中。”

2016年12月位於敘利亞海岸的“庫茲涅佐夫元帥”航母上發生了攔阻索斷裂,飛機墜毀,飛行員成功被彈出。

“最關鍵的是要鈎住,”試飛員講述降落航母細節

據普加喬夫講,他第一次在航母甲板降落前,已經在地面進行了多年的系統訓練。起飛和著陸熟練程度已經達到了“自動化”的程度。

在蘇聯時期航母飛行員在克里米亞地面試驗訓練中心接受訓練。該模擬器模擬航母甲板——為一安裝有跳板和阻攔裝置的鋼制跑道。

海軍艦載艦隊裝備有重型蘇-33戰鬥機、蘇-25UTG攻擊機和米格-29KR戰鬥機。艦載機彼此間的差異之一——折翼控制台。這是為了方便艦載機而製造的。

與陸基蘇-27相比,蘇-33增加了機翼的面積,安裝了額外的前水平尾翼。艦載機還配備了一個加固了的旨在承受著陸過程中撞擊的底盤、空中加油系統和專門的導航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