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就馬雲和馬斯克的演講發表評論

雖然人工智能會幫助解決一些問題、替代一些人類的功能,但是人肯定是會駕馭人工智能的。中國專家對馬雲和伊隆·馬斯克的演講發表了上述評論。
Sputnik

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今天在上海舉行。Space X和特斯拉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出席開幕式。他們舉行了一場公開辯論,分享了對人工智能時代的生活的看法。
向來都說加班有理的馬雲突然宣佈,有了人工智能後,未來人類每周可能只需要工作12小時。

腦機接口技術研究領域專家、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高小榕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記者採訪時表示:

高小榕認為,"隨著互聯網的引入,我認為未來工作場所可能會更加彈性化,人可以在很自由的狀態下進行工作,至於12小時以後的事情,我想即使不是在直接工作,人們應該也會進行一些與工作相關的知識儲備。因為學習對人來說還是很重要的,大腦需要有一定的工作負荷。"

特斯拉創始人伊隆·馬斯克則建議使用他的腦機接口項目Neuralink"讓大學生上課時不會無聊"。第一階段的主要想法是用於醫療目的腦機直接連接。
高小榕認為,實際應用這種技術還很遙遠。

我認為今天實現這種操作的難度還是比較大的,但是這個方向值得關注。目前腦機接口分為有創和無創兩種,有創是需要通過手術把電極或者微電極植入到大腦里,無創則是把電極直接擱在頭皮上,醫院普通的電極就能實現,相當於人戴了一個腦電帽。當前在有創和無創兩種方式上都有取得了一些進步,區別在於無創對人體幾乎沒有傷害。但是總的來看,有創和無創離實際應用都還有很長的距離,只是有創距離更大一些。

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伊隆·馬斯克對人工智能在許多方面遠遠超過人類的智力,甚至很快就會控制人類大腦表示擔憂,他以AlphaGO的成功為例說明瞭這個問題。而馬雲則認為人工智能永遠不會超過人類。

高小榕認為,正是我們大腦無限的可能性,才使我們成為比人工智能更多樣化的工具。

高小榕說:"我個人更傾向馬雲的觀點,雖然人工智能會幫助解決一些問題、替代一些人類的功能,但是人肯定是會駕馭人工智能的。即使人工智能在有些功能上超越了研發者的能力,但是人腦的潛力是無限的,大腦會騰出來更多的空間去會發明新的東西,而這些新發明的東西則是人工智能還要再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