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是否會終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因北京與台北關係的惡化而自2019年8月1日起暫停近50個城市大陸居民赴台個人游試點。不過,正如《環球時報》調查的分析人士警告的那樣,如果台灣領導層不放棄自己在與大陸關係上的非建設性立場,北京可能會採取更嚴厲的措施。在這些措施中,專家認為就包括廢除2010年簽署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這將有多大的可能發生以及會產生何種後果?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副院長安德烈·卡爾涅耶夫為衛星通訊社撰寫此文就此加以述評。
Sputnik

放棄框架協議將象徵著逐步回歸到台灣和大陸相互隔離的時代。毫無疑問,削減貿易和經濟合作將意味著放棄馬英九統治時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這位來自國民黨的台灣領導人的兩屆總統任期讓台灣與中國大陸走得更近了,台灣海峽局勢也出現了積極變化。積極開展台灣與大陸的交流給雙方帶來了不容置疑的利益--增加了商業利益,為教育、科學、文化和旅遊等領域的交流開闢了新的機遇。

中國大陸宣佈暫停台灣自由行 原因系兩岸關係不佳
儘管蔡英文從上任第一天起就 拒絕承認基於"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 ,但框架協議至今有效 。不過大陸專家已經開始談論這個"重型武器",意味著形勢的確相當嚴重。緊張升級不只因為蔡英文依舊、甚至更頑固地不願與北京進行對話,而且還因為美國因素。雖然特朗普總統與習近平個人接觸時重申了他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承諾,但很少有人懷疑特朗普及其政府今天仍在利用台灣問題對北京施壓。例如 ,擴大美國與台灣的實際防禦合作,美國軍艦開始頻繁出現在台灣海峽。在試圖迫使北京簽署符合美國利益的協議之時,特朗普一刻也沒忘記打台灣這樣的王牌。

很有可能,2020年台灣領導人競選期間,國民黨會把注意力放在台島社會經濟問題惡化上,而美國顯然不會幫助解決這些問題。而擴大與大陸的接觸,很可能將重振台灣經濟。不過這裡需要遵守遊戲規則--北京可以購買台灣商品,並支持台灣旅遊業,但肯定不是在讓台灣遠離大陸、用"台灣認同"取代"一個中國"的條件下。中國領導人多次強調,不干預台灣選舉,尊重台灣同胞的選擇。然而在選舉之前北京正在嘗試以不同的方式向台灣政治體制和普通百姓傳達大陸在台灣海峽兩岸關係上的立場。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社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