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想讓中國“北斗”進入全球市場

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的故障或有利於中國推廣自己的“北斗”導航系統,中國《環球時報》寫道。該報指出,如果中國系統在歐洲市場立足,將更容易同美國GPS爭奪世界領先地位。
Sputnik

中國北斗組網一年完成10箭19星發射 創世界衛星導航系統建設新紀錄
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問題出現於7月11日。之後系統運營商警告或出現工作不正常以及可能的故障。第二天伽利略系統運營商網站上的所有衛星都被標記為“無法使用”,衛星系統的用戶無法使用來自衛星的信號。伽利略導航系統已經幾天處於癱瘓狀態。後來伽利略服務中心報告說,導航系統地面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已經恢復,但還不知道全面恢復正常運行的確切時間。

伽利略導航系統由歐洲航天局創建,以確保歐盟相對於美國GPS和其他導航系統的獨立性。目前伽利略衛星群由22顆衛星組成。但與由27顆衛星組成的俄羅斯“格洛納斯”相比,其數量並不多,儘管常用的只有24顆。 更無法與中國的“北斗”相比。6月中國發射了導航系統的第46顆衛星。由此可見,“北斗”全球性衛星群今年就可打造完成。計劃到2020年“北斗”將在全球範圍內提供服務。 

據《環球時報》稱,伽利略導航系統的失靈可以促進中國系統在世界市場上的推廣。畢竟在當今世界眾多服務和技術都是基於衛星導航和定位系統。例如,很難想象,生活中少了導航。借助應用軟件訂出租車,汽車共享或自行車共享的服務,甚至簡單地訂外賣,如果沒有了衛星導航系統支持的地理定位,都將一事無成。最終,就連物聯網的發展,無人駕駛運輸——這一切都需要衛星導航系統準確而不間斷地運行。別說是出現了長期的故障,即使是小故障,也會極大地破壞用戶對系統的信心。 

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說,中國的“北斗”系統可能比歐洲系統可靠得多。

卡申說:“到2019年初,中國實現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全球覆蓋。他們繼續大力開發這個系統。無論如何,現在北斗的狀態都比伽利略系統好。由於有強大的中央領導,將會進一步增長和發展。”

伽利略系統的第一個實驗衛星是在10多年前發射的,但僅在2016年才開始全面運作,而且創建該系統的成本比原計劃高出數倍。30顆衛星中的四顆尚未發射,其中幾顆正在測試模式中運行,這進而對系統的精確度產生了負面影響。軌道衛星群的發射是一個資本密集的過程,這方面非常需要來自國家的支持。

俄媒:中俄兩國將建聯合衛星導航系統
實踐證明,兼並兩個系統,例如,GPS和伽利略,將顯著增加其定位的準確性。然而,正如卡申指出的那樣,中國“北斗”進入歐美市場或將很難,因為衛星導航技術可以軍民兩用。

卡申說:“無論是‘北斗’還是俄羅斯的‘格洛納斯’GLONASS,在境外使用都有其局限性。如果說其他國家在一些需要高可靠性和測量準確性的特定領域使用這些系統還有可能的話,那麼龐大民用市場還是被GPS牢固地佔領著。而美國人正在積極保護它。美國在全球都在與中國太空基礎設施抗爭。美國以國家安全為藉口限制中國智能手機和電信設備銷售,用同樣手段可以對付中國的“北斗”衛星系統。就像在電信行業那樣,美國也在向其他國家施壓。因此由於美國的壓力,中國系統在歐洲市場的前景非常渺茫。”

這位俄羅斯專家指出,五角大樓已經發佈了關於需要限制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全球推廣的報告。因此,在卡申看來,“北斗”最有可能在國內市場以及友好國家市場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俄羅斯有自己的“格洛納斯”系統,它可以與中國“北斗”對接,以增加坐標的準確性。已經進行過類似的實驗。兩年前俄中兩國專家探討了兩個系統在前景看好的國際運輸走廊“歐洲-中國西部”的俄羅斯段的導航能力。該走廊俄羅斯段途經莫斯科-烏法-新西伯利亞,全長大約7000公里。中國專家在西安-蘭州-烏魯木齊-霍爾果斯路段也測試了該系統,總長度超過3200公里。實驗被認為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