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頭骨在出生時並不完全定型。因顱骨結合不緊所形成的顱骨間隙通常在一歲至一歲半前後閉合。在此之前,顱骨的形狀容易在外力作用下發生改變,例如,使用硬木板固定頭部的方式可以重塑尚未定型的顱骨。
2011年至2015年,吉林大學考古團隊對吉林省大安市的後套木嘎遺址進行發掘。在後續研究中,他們發現了11例經過人工變形的顱骨,顱骨被人為拉長,前後頭部被壓扁。這11例個體的死亡年齡在3至40歲之間。放射性測定年代技術顯示,這當中,最早的頭骨距今約有12000年歷史,最晚的距今約5000年,兩者跨度達7000年之久。
需要指出的是,參與這項研究的美國得克薩斯A&M大學博士王謙表示,目前斷定人工變形人類顱骨最早出現在東亞,並從東亞向外傳播還為時過早。
人為的顱骨改造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背後的動機尚未有定論。歷史上,在西亞、澳大利亞東南部、東亞和美洲等地區都曾發掘出經過人工塑形的人類頭骨。中國也曾有"嬰兒初生,枕以硬枕,枕實以豆,務平其後腦骨,以硬起欠美觀,習俗然也。""國朝舊俗,兒生數日,置臥具,令兒仰寢其中,久而腦骨自平,頭刑似扁,斯乃習而自然。"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