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流體是由水和納米尺寸的碳或金屬氧化物顆粒組成的懸浮液。首批已知的納米流體研究出現的時間不超過5-7年,現在全世界都在研究它們在能源領域的應用。
2017年,由NRNU MEPhI和卑爾根大學副教授鮑里斯·巴拉金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獲得了俄羅斯科學基金會的資助,研究在發電裝置使用納米流體的可能性,以及創建太陽能發電機的工作原型。
研發人員之一、NRNU MEPhI 核物理與技術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帕維爾·斯特魯恰林向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表示:“我們研究的創新之處在於,與傳統的導熱流體相比,使用納米流體可顯著提高太陽能的轉換效率。我們正在建造的裝置先將太陽光轉換為納米流體的熱能,然後使用渦輪機將其轉化為電能。世界上還沒有任何科學小組開始進行此類研究。”
據他介紹,該裝置的工作原理類似於碟式太陽能發電站的發電原理。裝置主要部分是太陽能集熱器,其效率可與簡單的光伏太陽能電池相媲美,但經濟性會更高,設備壽命會更長。
目前研究小組正在專門設計的試驗台上研究納米顆粒濃度對蒸汽產生效率的影響。在科學家將剩餘設備添加到收集器後,即隨著春天陽光的到來,裝置將開始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