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西揚契奇在記者會上說:“我們對該決定感到遺憾,因為這能影響到國際金融體系的完整性。”
她補充說:“至於‘特別目的載體’(Special purpose vehicle)機制,有關工作現在已加快開展。這是為了保證歐洲企業能繼續與伊朗開展合法貿易。”
9月24日,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中國、伊朗在紐約舉行部長級會議後發表聯合聲明稱,歐盟將為與伊朗結算建立專門的金融機制,從而規避美國的制裁。
2015年7月,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聯合全面行動計劃》(即伊核協議)。根據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但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而國際社會則應解除對伊朗實施的制裁措施。
美國5月退出伊核協議後,宣佈分兩個階段恢復對伊朗實施制裁。第一階段制裁於8月6日生效,針對伊朗的汽車行業及黃金等重要金屬的貿易。第二階段制裁於11月5日生效,制裁對象超過700個,針對伊朗的能源行業、石油貿易和伊央行的涉外結算業務,與伊朗開展業務的國家面臨美國的次級制裁。美國對中國、印度、意大利、希臘、日本、韓國、台灣和土耳其這8個伊朗原油進口國家和地區提供了180天的暫時豁免,但稱不打算延長豁免期。美國此前曾表示,第二波制裁的目的是把伊朗的原油出口收入降到零。美國務院伊朗事務特別代表胡克警告稱,華盛頓將制裁所有企圖規避次級制裁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