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專家剖析第一次車臣戰爭

中國已經三十年沒打仗了,故而高度關注對國外軍事衝突的研究。中國國內經常發表大量研究國外衝突的文章,甚至專著。其中一些寫得非常詳細。遺憾的是,一些作者並沒有按照歷史真相描寫俄羅斯90年代的衝突。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為衛星通訊社撰寫此文,就中國互聯網上最近發表的一篇類似文章加以評述
Sputnik

中國作家兼歷史學家張生全的文章,就是如此刻板理解俄羅斯歷史的一個例證--文中有許多大家熟悉的陳詞濫調。實質上,它們都已在文章標題《車臣只是個小地方,又沒有大國支持,為何讓強大的俄羅斯慘敗》得到體現。文中還有其他類似措辭。比如,莫斯科"低估了車臣的武裝力量",因為為作戰準備得不充分,輕視敵人,被獲得民眾全力支持的勇敢的車臣軍人打敗。果真如此嗎?讓我們平靜地分析一下。

俄羅斯領跑歐洲最強軍隊排名
實際上,不能像分析普通局部戰爭那樣分析這場衝突。這場衝突發生在俄羅斯內部,衝突範圍不僅局限於車臣。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北高加索其他地區介入,有影響的社會團體對待這場戰爭的態度也不同--從積極支持車臣不同團體到支持聯邦中心。

在資金上支持或者對北高加索不同力量擁有影響力的車臣與俄羅斯其他地區的其他民族社團,在衝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最後,車臣社會本身,也有複雜的氏族和部族結構,本身就很不統一。部分車臣團體在俄軍一方作戰,在為車臣獨立而戰的隊伍中並不團結。
最後,俄羅斯本身在幾乎整個90年代,尤其是在90年代上半期,幾近崩潰。甚至許多俄羅斯族佔多數的地區的政府,當時都不聽聯邦中心的命令,接連通過與聯邦法律相違背的地區法律。當地官員試圖保留盡可能多的稅收份額。
當時的俄羅斯軍隊不應當被簡單地看成是蘇聯武裝力量的縮小版。承擔此次衝突主要重擔的俄羅斯陸軍,遠不是前蘇軍的最好部分。在蘇聯時期俄羅斯的歐洲部分領土屬於軍區後方,而最好的部分不是在東歐,就是在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境內。可見,派往車臣的軍人,準備得遠不充分。

俄羅斯本身在幾乎整個90年代,尤其是在90年代上半期,幾近崩潰。甚至許多俄羅斯族佔多數的地區的政府,當時都不聽聯邦中心的命令,接連通過與聯邦法律相違背的地區法律。


俄羅斯政府本身,在力爭恢復國家領土完整的努力上,受到許多力量的影響。外部影響很大--國家當時依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對該組織有全面影響的美國毫不客氣地威脅俄羅斯,對俄羅斯的內外政策提出各種要求。除此之外,車臣獨立也獲得了土耳其、中東國家以及東歐許多有錢有勢的政治團體的實際上的公開支持。它們都對車臣分裂分子給予了各種支持。

代表不同利益的"寡頭"團體也對政府施加影響。俄羅斯政府機構在1991年動蕩後還不健全,各部門的協調遇到諸多困難。

在這種條件下,當時的俄羅斯政府無法針對車臣制定和實施正確的政治和軍事戰略。基於無組織的機構,以及薄弱的軍事力量,俄羅斯領導人起初低估了形勢的嚴重性,對車臣親俄勢力所抱的希望過高(雖然它們也很大)。在衝突初期,俄羅斯武裝力量在自己的行動中就動用何種武器遭遇許多政治上的限制。後來,則相反,動用武力具有了無法控制的特點,但時而升級時而休戰,給了敵方喘息的機會。

媒體:俄戰略核力量的現代化武器佔比已達81%
俄羅斯政府不能控制俄羅斯媒體對戰爭的報道。媒體隸屬寡頭,公開支持敵人,諷刺俄羅斯軍人,公開為他們的失敗而高興。這導致軍人士氣更加低下。
然而,以慘痛軍政慘敗而告終的第一次車臣戰爭,給俄羅斯國家與社會上了一堂重要而有益的課。恢復國家治理,權利的中央化,成了國家政治的優先方向,並獲得了民眾的全力支持。國家最高層也越來越重視軍隊和特種部隊的建設。努力排除外界對俄羅斯政治的干擾,俄羅斯後來轉而奉行極保守預算政策,現在也是G20國家中國債水平最低的國家之一。在民族和地區政策中,俄羅斯努力遵循把對形勢的嚴格控制同對當地傳統、宗教和習俗的尊重相結合的原則,保證少數民族領土實體的高度自治。

旁觀者看到的第一次車臣戰爭,可能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然而正像對待任何歷史事件一樣,應當更認真、更詳細並在時代大背景下審視第一次車臣戰爭。對俄羅斯聯邦的國家地位來說,是一次不簡單的考驗,最終讓國家變得更強大。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台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