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哈爾濱的九十歲莫斯科女人,有著怎樣的生活之路

我為何喜歡記者職業,因為可以和不同的人交流,給自己充實新知識、新感覺。在莫斯科新聞社和衛星廣播公司工作幾年時間里,我有幸和很多人相遇。
Sputnik

葉琳娜·耶爾霍娃:80歲後,人生才剛剛開始
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外表看起來相當普通的人,但走近後,你才明白,命運使然,此人講起俄羅斯故事比最詳細的說明書都還有內容。90歲的莫斯科人嘉琳娜·庫切洛娃就是這樣的例子。

記者:與嘉琳娜·伊萬諾夫娜相識純屬偶然。衛星通訊社記者隨同北京社保代表團訪問莫斯科第31養老院期間,一位身材不高的灰發女性走了過來。慈善的眼睛、略帶羞澀的微笑和含蓄的舉止,立刻讓人產生好感。“我和中國也有淵源”,她拿出護照說道。護照首頁寫著:“嘉琳娜·庫切洛娃·伊萬諾夫娜,1927年4月19日出生,地點:中國哈爾濱市”。

記者:上世紀前半葉,哈爾濱市近乎是一座俄羅斯城市。那裡有俄國學校和商店,建有20多座東正教教堂,出版有俄文報紙和雜誌,甚至哈爾濱大街也取有俄羅斯街名。這點並不令人奇怪,要知道,19世紀末,俄羅斯人來到中國建設中東鐵路。可以說,他們是黑龍江省省會的奠基者。

嘉琳娜城市日慶典時在野外就餐

記者:俄羅斯“哈爾濱人”與當地居民關係很好。嘉琳娜·庫切洛娃回憶道。鐵路部門不差錢,所以,中國商人給哈爾濱的俄羅斯居民提供各種商品,買貨的人很多。而且,交易起來童叟無欺。

嘉琳娜·伊萬諾夫娜:“比如,我家居住的小區有位賣布料的中國人,挨家走,向俄羅斯婦女推銷衣料。經常有這種情況:可以賒銷價格不菲的商品,買主有錢時再付款。這位商人只是在紙上寫著:歐麗雅-3米布料,塔尼婭-多少米布料。不用寫任何欠條,甚至都不寫買貨者姓甚麼,全憑相互信任。‘一語諾言’是常有的事情。”

記者:1952年,蘇聯簽署無償歸還鐵路協議後,生活在哈爾濱講俄語居民開始返鄉。庫切洛夫這個大家庭也回到了蘇聯。家庭成員有嘉琳娜、丈夫、兩個小孩子以及嘉琳娜父母。當時,從中國回來的俄羅斯人沒有太多選擇:或者去哈薩克斯坦、或者去西伯利亞。那時,因希特勒侵略,陷於凋敝狀態的蘇聯還沒有恢復過來,到處都需要勞動力。庫切洛夫一家來到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的烏茹爾小鎮。那裡已經備好溫暖的小房子以及農場和飼養場的勞動崗位。這樣,俄羅斯“哈爾濱人”的新生活開始了。

記者:不久後,嘉琳娜的丈夫因重病去世。年輕的嘉琳娜不得不一個人帶孩子,好在還有父母幫忙。嘉琳娜再沒出嫁,她考慮的不是自己, 心中想的只是正在長大的兒子們。他們生活的西伯利亞小鎮,沒有任何技校或中專。那孩子中學畢業後該怎麼辦呢?嘉琳娜接受叔叔邀請,一家來到了格羅茲尼。

記者:嘉琳娜一家在車臣首府生活了30多年。開始時一切都非常順利:她是紡織廠車間主任,有自己的房子和庭院,父母身體都很健康,大兒子從格羅茲尼石油學院畢業。儘管一家不富有,但生活祥和。然而,上世紀90年代發生的車臣戰爭給和平生活帶來了悲劇。

記者:那些試圖控制共和國的車臣“戰士們”,搞的不是政治而是犯罪。嘉琳娜·庫切洛娃這樣說道。據她介紹,格羅茲尼居民能夠在混亂和恐怖中活下來,完全在於不同民族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幫助。

嘉琳娜·伊萬諾夫娜: ”戰爭期間,大家一如既往地生活。我們鄰居中有格魯吉亞人、奧塞梯人、亞美尼亞人和車臣人…… 彼此之間非常友好。大家一起慶祝節日,參加婚禮,當家裡有好吃的時候,一定會邀請鄰居共同分享。當然,也有些生活中的小衝突,比如母雞誤入別人家院子,丈夫在漂亮女鄰居家過夜。但這裡沒有任何政治上的因素。鄰居之間,不管甚麼民族和信仰,都是一個大家庭。如果有誰因戰事逃荒,總會相互幫助。戰爭期間,這些傳統也沒有改變過。”

記者:嘉琳娜經受了整個車臣戰爭。年邁父母去世後,在格羅茲尼只剩她一個人了:大兒子離開近乎毀掉了的城市,在車臣朋友幫助下來到了莫斯科。小兒子和妻子去了薩哈林。這樣,格羅茲尼已無牽無掛,嘉琳娜來到了莫斯科大兒子這裡。兒子接受的是工程師教育,在莫斯科,他的職業是焊工。做這個工作,主要是更容易獲得宿舍。兒子讓老人家過來,但嘉琳娜不想給他們添麻煩,決定到國有老年人、殘疾人養老院生活。在莫斯科每個區都有這樣的機構。

1 / 3
Галина Кучерова в своей комнате
2 / 3
День города в пансионате традиционно отмечают на природе
3 / 3
Дворик с фонтаном – любимое место отдыха проживающих в пансионате

記者:在養老院獲得位置並不難。提交申請僅1個半月後,社保部門有人給她打電話,提供4家養老院供選擇。但嘉琳娜並沒有到處選看,馬上決定在第31養老院生活。據她介紹,她看過之後,立刻喜歡上了這家機構。

嘉琳娜·伊萬諾夫娜:“有關養老院,我覺得優點和缺陷各佔一半。優點是,這裡的建築物非常漂亮,周邊環境優美,庭院乾淨利索。每周都換一次床單,還有現代化的帶有泳池和理療設備的醫療康復綜合體。服務人員周到細心,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都願意提供幫助。按照菜譜訂制一日三餐,晚上還提供酸奶。對於糖尿病病人,還另加一次早餐和晚餐。娛樂條件也是應有盡有:圖書館、乒乓球室、台球室和電影放映廳。”

記者:第31療養院和其它類似國有機構,主要花銷由區預算支付。只有少部分由個人支出:為覆蓋療養院所需,入住者支付退休金中的3/4。嘉琳娜認為唯一不足的地方是兩個房間公用一個廁所、浴室和方廳。另外,每個房間入住兩人。

嘉琳娜·伊萬諾夫娜:“缺點是兩個人一個房間。您喜歡開窗睡覺,但我怕冷。您想9點躺下睡覺,但我想打開電視看晚間新聞。您夜裡打呼嚕,我因此無法入睡。同房間的鄰居彼此不滿的原因非常多。所以,經常發生不快,經常相互指責。當然,如果要單人單間,國家支出將非常多。但為了老人和殘疾人的心靈安靜,這樣做是值得的。”

記者: 90歲的嘉琳娜·庫切洛娃頭腦清醒、生活樂觀。甚至年輕人也自愧不如。儘管年齡已經不小了,但她關心的事還是相當的多:養老院裡的社工活動,以及正在長大的孫輩孩子。老人家目前有11個孫輩孩子:10個小子和一個小姑娘。暫時僅有一個孫女,但據她介紹,醫生說大家族中將很快增加一個女孩子。

生活還將快樂地繼續下去。嘉琳娜指出,她不怕老,不去想剩下的時日問題。她內心有這樣的信念:如果有惦記的人和生活的豁達樂觀,那90歲年齡也不算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