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顯然繼承了不久前在海法舉行的國際會議的調子。會議組織方為海法大學與華盛頓保守派智庫哈德森研究所。大多數美國與會者都是美國五角大樓和海軍的退役高管。
會議宗旨是研究以色列與地中海地區的安全問題。中國對包括以色列在內的該地區港口的投資成了其中的一個討論題目。眾所周知,中國公司成功中標海法港擴建以及阿什杜德新港建設項目。以色列國防軍退休少將沙烏勒(Shaul Chorev)給討論制定了基調。他曾官至以色列海軍參謀長,現任海法大學海事政策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這位退役將軍呼籲建立審視中國對以色列投資的機制,以防它們對國家安全利益構成威脅。該提議類似已在美國、澳大利亞、歐盟實施的倡議,其最終目標首先是針對來自中國的投資。
一名與會的美國高官支持這一建議。他擔心,中國佔領以色列港口後,美國第六艦隊把海法作為自家港口的問題恐怕就不再會提到議事日程。
沙烏勒更是故意渲染"中國威脅",稱以色列把海法港的鑰匙交給中國是喪失了理智。他擔心,以色列軍艦不能再與美國第六艦隊保持以前的那種緊密聯繫。
《國土報》認為,以色列面臨本國運輸設施升級改造的迫切任務,改善同中國的貿易關係沒有任何壞處,然而問題在於在決定同中國開展合作時是否應考慮與以色列國家安全有關的方方面面及風險。
以色列政治學家和政論家達維德·夏普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就中以合作中的這一問題評論道:
"這裡指的是中國公司私人承包隊承包以色列港口的擴建與建設項目。它們此前或者通過了競標,或者簽署了雙邊協議。而且又是民用設施,因此不管誰說中國威脅以色列或者美國利益,都不完全正確和準確。這些民用項目同某些想象出來的威脅關係不大。至於像具體的海法和阿什杜德港口的資料,說實在的,我很難預見這會對誰構成某種危險。以色列社會總體上對同中國的合作反應正常,認為很有前景。"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西亞北非所副研究員廖百志也持相同觀點。他說:
"擴建也好,建設新港也好,都是純商業合同,和軍事無關,我不太明白美方說的是甚麼意思,不明白他們的擔憂點在哪。"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楊勉教授認為,
"一方面美國和以色列是盟友,軍事合作比較多,認為中國企業在以色列從事港口建設可能會刺探它的軍情。另一方面,美國一貫疑神疑鬼,經常把中國的一些建設任務當作刺探軍情,而且美國將中國作為主要的競爭對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
基礎設施建設,高科技項目以及中國公司參與初創企業,都是中以合作的主要領域。這為迄今為止兩國的最大合作項目--建立自貿區,創造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環境。中以兩國正在為建立自貿區談判加緊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