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挑起關稅戰之初,許多中國專家還以為,這不過是美國總統的一個壞遊戲,是可以糾正的即興表演;只是暫時的湍流,通過談判可以恢復正常。雖然也有許多中國評論家指出,貿易戰是為了摧毀中國經濟主權,是為了迫使北京成為美國的經濟附庸,不過當時中國人多半還抱著一種希望。這種希望存在的依據就是,中國與全球經濟學家們早就討論過的中美作為世界第二和第一經濟大國不斷相互依存的思想。由此可以得出一個主要結論,恰恰是兩國的經濟利益將能阻止中美陷入尖銳衝突。然而我們今天看到的是,相互間的貿易制裁不僅沒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或許,為了向國人證明:貿易戰不會殃及他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以及社會保障計劃的實施等等,"獲勝風格"是需要的。但是,越來越感到有必要進行更深刻的分析--分析中國的能力,以及美國現在對華政策改變的原因。所有中國分析中心現在都在致力於解決這個問題。似乎,正 是現在我們才看到了 真正深刻思考特朗普現象的結果。《人民日報》不久前發表的一篇文章《理性認識當前的中美貿易摩擦》,對分析中國政治高層的觀點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作者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他以前也被認為是一位著名中國宏觀經濟學家。他的文章發表在"理論"專欄里,即具有一般性的特點,與具體的經濟形勢無關。黨報發表的此篇文章,把重點完全放在了北京與華盛頓的關係上。在隆國強看來,衝突不僅局限於貿易領域,而是具有多層次特點,類似冷戰時期超級大國家的對抗。正如許多研究者指出的那樣,冷戰的結束只是加強了美國例外論。隆國強也同意這種觀點。
隆國強在文中寫道,"為了維護其世界霸權地位,美國一直防範任何可能的追趕國家。當年的蘇聯、日本都曾遭到美國多措並舉的遏制。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上升,美國對華認知與情緒全面轉向,重新定義了中美關係"。
"貿易戰不僅是美國獲取更多經濟利益的手段,也是美國遏制中國的重要手段",隆國強在表達理解新形式的實質時寫道。
隆國強的另一論點也很重要,它也許是中國領導人制定對美關係政策的基礎。他在文中指出,隨著美國將中國定義為"戰略競爭對手",中美關係將發生深刻調整。就中長期而言這可能意味著甚麼?隆國強的文章證明,中國已經做好同美國打"持久戰"的準備,就某些貿易問題暫時的妥協並不意味著糾紛整體上的消失,因為它的主要原因和動因是美國攻擊中國的社會政治發展模式。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台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