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為美中貿易戰準備新的武器

美國對中國開打的貿易戰,特朗普的保護主義政策以及中日關係的轉暖,都是加快有關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談判進程的可能因素。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的專家們在評論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有關談判各方上周就未來將要簽署的該協議中的關鍵問題達成一致時做出此番評論。
Sputnik

專家:簽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的機會不大
新加坡這位部長的聲明,讓許多觀察家認為很有可能將在11月新加坡東盟與對話夥伴國峰會期間簽署該協議有了依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談判方有東盟十國和中國、日本、澳大利亞、印度、新西蘭和韓國。這些國家的人口約佔世界人口的一半,貢獻全球GDP的1/3。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鳳英指出,中國一直大力支持夥伴國建立新的區域自由貿易機制。然而持續多年的談判,因各國還未做好對外國商品、服務、投資開放本國市場的準備而進行得非常遲緩。但是美國現政府的政策促使各談判方採取更堅定的步驟,為區域融合利益而願降低本國貿易壁壘。

陳鳳英說:"所以我認為,外部環境變化可能是一個原因,外部環境是大家面臨的特朗普的單邊主義,不是中國一家,實際上是所有國家,因為一年前美國就退出了TPP,對多邊基本上不太感興趣。在這樣的情況下,每一個國家都會面臨單邊的壓力,包括日本,同樣面臨怎麼談以及和美國怎麼交往的問題。我認為我們的步伐太慢了一點,就我來講,我認為這時候我們應該放棄一點邊境內的利益,多想一想我們這個地區,因為區域經濟真的很重要,我們叫地緣經濟,它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認為,這個突破可能比年初超預期,但也沒有超出我認為的應該在特朗普政策下達到的突破。特朗普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那我們亞洲為甚麼不能有自己的中心呢?我認為應該有這麼一種長進,也使我們明年能夠建成我們想要的RCEP。"

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專家葉卡捷琳娜·阿拉波娃認為,美國挑起的貿易戰促使中國同亞洲夥伴更積極的融合,加快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談判步伐。

她說:"原則上講,美國政府行為的所有後果,包括針對俄羅斯的制裁戰爭,以及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首先表明,現存的以世界貿易組織為首的全球貿易調節機制實質上已經不能履行自己的職責。有鑒於此,其他玩家,尤其是那些像中國一樣的大國,明白今天世界貿易體系的無助和混亂。因此它們試圖找到某些替代現存的全球或跨區域貿易調節機制。"

為何世界想看到中國而不是美國作為全球領袖?
這位俄羅斯專家指出,中日關係的轉暖也是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談判進程的強大動力。由於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日本失去了自己寄予厚望的廣大前景。它本計劃在該協定框架下充分利用美國市場,希望依靠外部因素解決自己眾多國內問題。如今日本不得不去尋找類似的龐大消費市場;而中國在這方面無疑是首選。這將有力促使日本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談判中尋求妥協以及彼此接受的解決方案,葉卡捷琳娜·阿拉波娃認為。

觀察家們認為,建立新的區域融合機制方面的任何進展,都將取決於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中國與日本之間的合作,以及這兩個國家同韓國的合作。許多人認為,美國政策已經迫使日本在有關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談判中從態度消極到轉而支持這個由中國積極推動的項目。7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呼籲盡快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指出亞洲應當聯合起來,因為我們正面臨著保護主義抬頭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