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 中企在馬來西亞的圍牆不是中國長城

“環球時報”發表評論稱,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近日接受採訪時,被問及對馬中合作的關丹產業園區建起了長長的圍牆怎麼看,他表示應該予以拆除。他說,產業園區不是外國領土,同樣需要遵從馬來西亞法律,產業園用綿延的圍牆把自己封閉起來,還阻擋馬來西亞人進入的做法,並不符合馬法規。他表示:“正如我們在中國時會遵循他們的法規一樣,我們也期待中國人在馬來西亞時,能遵守我們的法規。”
Sputnik

他的這一表態立刻受到關注,一些西方媒體參與炒作。

然而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最近報道,根據中馬兩國政府協議2012年設立的關丹產業園區並沒有設圍牆,當地人看到的圍牆實為聯合鋼鐵(馬來西亞)集團公司在該園區設立的工廠的圍牆。各種車輛可以自由穿過關丹產業園,園區內還經常有上百個馬來西亞小販的攤位做各種生意,他們並未受到產業園區管理者的驅趕。

媒體:馬來西亞希望獲得中國資助
各家工廠設圍牆,這在馬來西亞其他產業園區也是慣常做法,在全世界也屬流行管理模式。一些馬來西亞人顯然錯把鋼鐵廠的圍牆當成了產業園的圍牆,以訛傳訛,錯誤的信息甚至傳給了總理。

馬哈蒂爾總理主張奉行擴大對華友好合作的政策,他在不久前訪華期間還呼籲中國公司前往馬來西亞投資,增加對馬技術輸出。但是他對一些具體中資項目的表態又引起困惑,像這一次,他把圍繞一堵圍牆的爭議上升到國家主權的層面,很令人詫異。

中國投資者肯定沒有侵蝕馬來西亞主權的意圖,關丹產業園區是兩國政府共同推動設立的,中方管理機構不可能在那裡“執法”,整個園區接受馬來西亞法律的保護,並在該法律體系下運作。如果園區的生產經營與當地人的利益發生摩擦,政府也應通過協調方式予以化解。這樣把問題朝主權的方向引,對當地輿論大概只會起到刺激作用。

我們不知道馬來西亞的競選文化在這當中起了多大作用,但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話傳到中國,公眾會覺得很刺耳,而且這肯定會讓中國投資者擔心馬的輿論氛圍,以及這種氛圍是否會影響到他們在馬的投資安全。

西方媒體報道說,碧桂園在馬來西亞的一個項目也被馬哈蒂爾點了名,他表示碧桂園在馬開發的房產只能賣給馬來西亞人,不能賣給外國人。而原來的協議並非如此。馬房屋與地方政府部部長朱艾達28日說,馬哈蒂爾的這一說法並未形成實際有效的政策法令。

中國與馬來西亞續簽1800億元人民幣規模本幣互換協議
擴大中馬合作顯然是馬哈蒂爾政府的真實意願,只是馬哈蒂爾新政府有一些不同於以往政府的理念,這種變化對馬來西亞來說大概是正常的。這種情況下,中方一方面應當體諒、適應馬來西亞的內部調整,對開展中馬合作不動搖,一方面中國公司要勇於捍衛自己的利益,中國政府也要幫助它們維護自己利益,讓中馬既發展合作、又依法依規解決糾紛成為一種常態。

馬來西亞奉行政黨輪替制度,這會鼓勵一些比較刺激的對外言辭,對於這一點,中方總的來說不應與馬方太計較。但如果有些馬方的表態涉及到中國的國家形象,中方也應當說清楚,不應放縱一些不實的說法在中馬間傳播。中國既與馬保持總體上的友好合作路線,又不回避就一些具體爭議表達我們的看法,這也應是一種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