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湧現反性騷擾浪潮

發端於美國的“我也是” (#MeToo)反性騷擾社會運動再度在中國如火如荼開展起來。
Sputnik

在過去幾天來,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出現了許多封公開信,指控著名記者、教師,甚至慈善組織工作人員進行性騷擾(sexual harassment)。一些人指出,性騷擾在中國社會隨處可見,只是最後大家開始公開談論這種現象罷了。

中國也要反性騷擾

此類問題一向被認為是禁忌,但今年年初時"我也是" (MeToo)反性騷擾社會運動曾經席捲中國互聯網。當時揭發出與一些著名高校教授們有關的幾十起性騷擾案例。由此發起了徵集網上簽名運動,呼籲制定杜絕性騷擾的新措施。實際上,一切止於各個高校的自查,而自查結果表明,一些教師確實遭到解聘。

性騷擾話題在某段時間曾歸於沈寂,現在再度發酵成醜聞。在互聯網公開信中,性騷擾受害者揭發了存在於私人企業、國家媒體和慈善組織中的性騷擾案例。日前甚至北京龍泉寺住持釋學誠法師也被控進行性騷擾。在中國微信朋友圈中瘋傳的一篇文章中,兩位曾在龍泉寺擔任都監的清大畢業博士披露,住持(方丈)釋學誠法師性在許多年間一直在騷擾出家女弟子,唆使她們進行荒淫行為,承諾通過身體的接觸開展"精神的潔淨"(男女雙修)。

無疑,不應依據單方面的指責得出事實究竟如何的結論。所有這些案例均需調查。目前只有一點是清楚的,那就是性騷擾的問題對中國來說並不罕見,但尚不清楚如何在現行法律框架下解決這個問題。"同在心理工作室"創始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肖雪萍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記者,雖然中國存在一系列禁止性騷擾等類似行為的法律,但這些法律的定義過於模糊。

中國湧現反性騷擾浪潮

她說:"在中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婦女權益保障法》中都有禁止對女性禁止進行性騷擾的規定。但是在界定和細化性騷擾概念的內容上較為模糊,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例如,如何界定、如何取證以及懲治辦法方面也有待完善。我認為,中國在這方面其實可以借鑒其他國家立法和懲罰措施。我注意到,美國的法律中要求雇主要性騷擾行為進行限制,一旦發生此類事件,雇主要承擔相應責任。也就是說,如果發生了職場性騷擾事件,受罰的主體除被指控者之外,還包括單位雇主。這樣的辦法在中國也許會很適用。中國的國情是集體主義文化突出,如果發生此類事件,受罰主體除了個人外,還要對單位領導進行問責,那麼這樣可能會更有助於單位領導層肩負起保護女性免遭職場性騷擾的責任。中國在反性騷擾的立法方面和其他國家相比的確有一些滯後。但是,從調研最終確定立法的過程是需要時間的。"

#MeToo為中國知名學府女生提供保護
中國網民們指出,保護公民免受性騷擾的法律不發達。網名"袖里時聞XIULI SHIWEN 201507"的網友寫道:"沒有同意就是性侵,非常贊同。但法律用甚麼來度量同不同意?"網名"名短好記 Mingduan Haoji"的網友寫道:"你對輕浮和不檢點如何理解?" 網名"雲曦雨澤 Yunxi Yuze"的網友寫道:"無論女性穿成甚麼樣,喝得有多爛醉,都不能成為被人為所欲為的理由。不是兩廂情願的性交就是犯罪。"

當然,目前很難說"我也是" (MeToo)反性騷擾網上社會運動究竟將導致甚麼結果。可能將開展新的調查,肇事人將受到懲罰。可能,將對法律進行某些修訂。心理咨詢師肖雪萍說,人們開始公開談論曾是禁忌的話題,這個事實本身對中國社會來說就已經是一個極大的進步。

肖雪萍還說:“我為中國能夠產生MeToo這樣的運動感到欣慰,這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當代中國女性的職場參與度是比較高的,大部分中國女性都有自己的工作或事業,經濟上的獨立性、自主性很強,不再像幾十年前那樣必須要依附於男性或者家庭才能夠生存。中國女性越來越自信,也越來越有力量,且具備獨立思考和自我定義的能力,不會輕易認同男性制定的遊戲規則,更不會任由男性對女性的污名化。尤其是MeToo運動爆發以後,一些被指控有性騷擾行為的男性對女性的攻擊依然是,“你被性騷擾,是因為你名聲不好,你離過婚”。或許時間倒退幾十年,部分女性可能真的會這些污名化所控制,不敢發聲,羞於講出自己身上發生的可怕經歷。但是現在,大部分女性已經不再恐懼,她們勇敢地表達觀點——無論她們有過怎樣的感情經歷,這些都不能成為遭受性騷擾的理由。每當我看到這樣的言論時,我都為她們感到驕傲。其次,MeToo來到中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互聯網的發展。從前互聯網還沒有像現在這樣發達。一位女性如果要去公開指認某人對自己進行了性騷擾,可能就會出現在鏡頭前或媒體視線之內,這對於受害者而言是極具衝擊力的,很多女性都很難承受這樣的場景,而且也很難得到聲援。如今,得益於互聯網的發展,受害者可以家裡這樣的安全空間內通過說出那件讓她非常恐懼的事情,同時,網上也會有各種各樣的群體和聲音,或者有過同樣經歷的人進行回應。這些都會大大減少受害者的恐懼和不安全感,可以說,網絡給了她們這樣的發聲機會和平台。

此外,對於有些國外人士將這一問題歸咎於中國是男權社會這一點,我想說,難道僅僅是中國是父系社會嗎?在我看來,全球範圍內,無論是哪個國家,都是父系社會。即便是每天都在振臂高呼“人權”的西方國家也不例外。在西方國家,男性也會以強調男子氣概為由而不去參與家庭生活的構建。而且不僅是在中國,如果女性在其他國家遭到性騷擾,也一樣是會被侮辱。例如,近期好萊塢某著名黑人演員被指在片場公開對女星進行騷擾,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卻沒有人可以站出來保護她們。我認為,性騷擾與中國是否屬男權社會無關,性騷擾是全球範圍內存在的問題,而且由來已久。我作為中國女性,我認為生活在中國還是相對安全的,至少我們晚上獨自大街上行走還是非常安全的。不能因為中國出現了性騷擾問題,就說是中國男權社會導致的。而且男權社會有著非常複雜的歷史文化因素,不可能短時間內改變。我們必須要承認,我們這一代人已經在女性的權益、地位和被尊重方面有了很大進步。更重要的是,包括我本人在內的很多女性都在做著一些自己的努力,推動女性在社會中的進步。我們需要一個耐心的過程,不要激進,不要談到男權社會這個概念就義憤填膺。如果有一天,男女兩性能夠在社會中平權合作,互相尊重,且這種尊重不僅是身體上的尊重,更多的是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尊重,這對我們整個人類社會發展都是有幫助的。但是不能操之過急,任何事需要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