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

新的現實:激光將怎樣取代人類

Sputnik

在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和"社會導航"的材料中介紹了激光的歷史和人類將很快被"從設計到成品"的生產鏈中最大限度地排擠出來。

1 / 10
20世紀50年代後期,蘇聯科學家尼·根·巴索夫、亞·米·普羅霍羅夫和美國科學家查爾斯·湯斯發明瞭相干電磁輻射發生器。
圖片說明:由蘇聯物理學家巴索夫和普羅霍羅夫發明的第一台量子發生器(微波激射器),獲1964年諾貝爾獎。
2 / 10
第一代激光器就已經能夠產生電磁場了,這在固定實驗室條件下是無法實現的。這一性質使激光成為一種前途廣闊的研究工具。
圖片說明:1969年,工程師使用量子發生器。
3 / 10
從20世紀60 - 70年代開始,激光裝置不斷改進,其最大功率和可用性都逐漸增強。
圖片說明:1968年,外科醫生在眼科診所用激光進行眼科手術。
4 / 10
激光可用於外科手術、疾病診斷、材料焊接和切割、計量學、化學。激光幾乎是所有物理實驗室的基本元素之一。
圖片說明:1987年,工程師使用激光在復合材料零件上“鑽孔”。
5 / 10
科學家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激光技術會成為一個新的界面,幾乎可以將人類從生產過程中排除。增材製造技術的發展將會促進這一過程。
圖片說明:用帶機械手的功率為400 瓦的鐿光纖激光器切割金屬。

6 / 10
增材製造技術可以使物件的整體成型,而不是單個元件,這種創建整體結構的技術是別的方法所不達到的。
圖片說明:配有功率為5千瓦鐿光纖激光器和機械手的激光焊接復合體。
7 / 10
鎖匠、車工、銑床工將成為“薄弱環節”,他們可能沒有足夠的專業技能來創造產品。在這個階段,人們需要的是創造一種新的技術,而不是站在機床旁。除了構思,其他一切都將由激光技術完成。
圖片說明: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激光與等離子體技術研究所的學生用“激光技術”完成世界技能大賽的競賽任務:金屬彩色激光打標。
8 / 10
同時,對人類創造力的要求也會增加,因為人類的新角色是創造虛擬目標的開發人員。而所有後續工作都將交給激光技術來完成。
圖片說明: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激光物理教研室的研究生進行3.5千瓦鐿光纖激光器的安裝調試,以便使用直接激光生長技術來進行焊接。
9 / 10
國立核能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學院激光和等離子技術研究所代主任安德烈·庫茲涅措夫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激光科學的發展將能夠創造出在宇宙整個生命週期內滯後一微秒並非常明確地對萬有引力變化做出反應的時鐘,還可以控制熱核子能。
圖片說明:激光和等離子技術研究所的研究生安裝調試帶有機械手和400瓦特摻鐿光纖激光器的裝置。
10 / 10
激光技術可以最快解決從虛擬到實際的過渡問題,並且該技術是整個鏈條:理念、實施、推廣。因此,基礎科學將不再存在。
圖片說明:在斯摩稜斯克“水晶”珠寶廠激光鋸切鑽石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