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康日新或許就是其中一例。而且這些傳聞來自非匿名的權威很高的消息人士。康日新2010年11月因經濟犯罪而被判無期。
中國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在一次講演中透露康日新涉嫌間諜案。這一消息出現在了2014年秋的網站上。金一南說,不可能公佈康日新的全部罪行,因洩露國家秘密而造成的損失遠遠大於經濟損失。
就大型企業領導人而言,有可能集腐敗案與間諜案於一身。這種級別的領導人未必像普通間諜那樣,靠出賣秘密文件掙錢。從公佈的個別材料來看,康日新可能對一家歐洲大型核設備生產商提供了保護。
康日新有可能向該公司轉交了有關中國未來重大項目的資料,並在招投標中提供了保護。從法律角度看,這些行為也可能構成叛國罪。不過在調查與審判中並沒有考慮他在這方面的活動,以免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
前不久總經理還是孫波的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旗下有建造出中國首批航母的大連造船企業和建造中國核動力潛艇的渤海造船廠。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作為國家核部門企業,因其經營非軍事部門生意,擁有廣泛的國際聯繫,例如,同美國設備或材料供應商的非正式關係。
不能排除在這些非官方接觸中向美國洩露了有關軍事項目的情報。孫波也有可能讓自己易受敲詐,而被迫交出材料。當然,很難認為他與美國情報部門進行過長期而系統的合作。
基於蘇聯1143.5型建造的中國首批航母的結構未必能引起美國人的很大興趣。他們也許早就知道有關基本項目的材料,美國人是在在烏克蘭建造"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和"瓦良格"("遼寧"號前身)的人那裡用一點點錢買到的這些材料。這些航母的電子系統的特性或許有很大價值,但孫很有可能難以接觸到它們。
由此可見,孫案中的"間諜"部分,如果的確存在的話,未必十分重要。更有趣的是,中國政府是怎樣獲得他叛變的證據的。有可能這是反腐調查的副產物。不過也有可能,美國情報部門在中國再次失誤,就像在本世紀初。當時在短短幾年他們就失去了在中國的大部分情報來源。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台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