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財經大學副教授李凱認為,新案並非一個月就能釐清,也就是說,兩國貿易關係在這段時間將一直保持緊張:
李凱:首先,我認為,美國此次決定啓動中國鋼制丙烷氣瓶的雙反調查是根據已有日程安排進行的。因為上個月美國沃辛頓工業公司和曼徹斯特罐裝設備公司就已經向美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對中國的鋼制丙烷氣瓶發起雙反調查,美方當時定於6月11日左右決定是否立案。那麼現在顯然已經到了預計實施調查的時間。其次,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率領團隊與中國進行了第三輪貿易談判後,中國已經答應增加對美國農業、能源等多個領域的進口,但是前提條件是,美國不能對中國的商品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和關稅壁壘,否則所有已達成的共識和協議都將失效。因此,我相信,美國商務部儘管會按照原定的日程安排和程序啓動對中國商品的調查,但調查結束後,是否真的要徵收關稅,美國政府還是會再三斟酌和權衡。
去年美國從中國大陸、台灣和泰國進口了價值逾1億美元的丙烷氣瓶。數量不多,對中國生產商造成的損失不大。但與此同時,對華發起新調查在貿易談判背景下產生了強烈的政治影響。俄羅斯股市與管理研究所專家米哈伊爾·別利亞耶夫認為,鑒於美國計劃從6月15日開始對從中國進口的1300項產品徵收25%的關稅,丙烷氣瓶無疑是雪上加霜,只會讓特朗普更有理由發起全面貿易戰。預計美國還是會徵收反傾銷稅。
他說:通常美國公開宣佈的決定都不是突發奇想,而是經過計算和考量的。這一次他們也對事態會如何發展有著清楚的認識。我認為,儘管特朗普看似容易衝動,但這一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們很少做出缺乏通盤考慮的決定。我們還看到,這是美國在遏制主要經貿對手中國的戰略道路上邁出的又一步。儘管中美貿易戰沒有贏家,美國還是會在這條道路上繼續走下去。這對大多數專家而言也絕對可以理解。
與此同時,6月12日得知在中方採取反制措施情況下哪些美國商品對華出口可能會受到影響。據路透社報道,美國農業部負責貿易和對外聯絡的副部長泰德·麥金尼稱,美國在貿易談判上遊說中國提高對美國禽類、牛肉和轉基因產品的進口。他參與了6月2日至3日在北京舉行的貿易談判。他希望加速同中國的談判,包括在擴大對華大豆和飼料高粱出口的問題上。美國官員強調,中國是世界主要大豆進口國。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中國分析人士不排除,若中美貿易戰打響,拉美和非洲國家或增加對華大豆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