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時間里,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同時也是世界垃圾的主要加工國之一。據美國廢棄物回收協會統計,2016年,中國進口了一半數量的再加工垃圾,幾乎達1700萬噸。澳大利亞(60多萬噸)和日本(超過100萬噸)都積極向中國運進垃圾。2016年,歐盟有800萬噸廢紙及160萬噸廢塑料發往中國。甚至,已建立其從中國向歐洲、美國或澳大利亞的工業商品集裝箱物流鏈條。返程時不跑"空車",向中國運進垃圾或生產廢料。據統計,僅2015年,中國就接收了4000多萬噸外國垃圾。
但2017年年底,中國針對進口外國廢物制定了嚴格限制。完全不再進口24種硬質廢物,其中包括塑料廢物、未分類廢紙和紡織材料。這些材料再加工可能會造成環境污染。此外,中國還將回收廢紙中的無法二次加工材料的含量降低到0.5%。這一數值相當的低,大多數國家的再加工工業,其中包括日本、美國和澳大利亞,都無法保證給中國發貨前如此高質量的廢紙分揀。很多廢金屬品種也被限制,其中包括有色金屬。僅在1月份,日本向中國出口廢物的數量年度縮減了70%。
現在,日本試圖找到新的垃圾銷售市場。其中部分已在東南亞國家找到用場。但這些國家並不能像中國那樣消化如此數量的廢物。要知道,大量接收垃圾,需要相應的龐大封閉循環經濟體。簡而言之,再加工垃圾應用於新產品生產。但東南亞國家不能生產如此數量的新產品,而且也不需要這些產品。因此,替代中國並非易事。中國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鄭挺穎在接受衛星通信社採訪時這樣指出。
他說:"中國進口固體廢棄物的目的是進行資源化利用,發展循環經濟。中國對進口固體廢棄物有非常嚴格的管理和限制,不是任何固體廢棄物都可以進入。其次,由於全球產業分工不同,中國是世界工廠,而發達國家過去搞去工業化,後者缺乏相應工業或相關企業來處理、吸納人們消費之後產生的廢棄物。例如,歐美的鋼鐵產業萎縮,難以對汽車鋼板等廢棄鋼材進行資源化利用。但是中國可以將其運到鋼鐵廠重新冶煉,畢竟廢棄鋼材比鐵礦石還是划算的。再次,現在中國進一步加強了對進口廢棄物的標準和要求,尤其是雜質含量高的廢棄物,就不再進口。應該說,日本的廢棄物沒有處理好,不能將責任賴到中國頭上。對待雜質含量超標的問題,日本完全可以加大勞動力的投入,對廢棄紙張進一步分類和分揀,減少甚至剔除雜質,但是日本的賣家又不願這樣做。這還能怪誰?至於替代國的問題,以日本為例,我認為發達國家尋找固廢出口替代國是比較難的。一方面,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有這樣的意願。另一方面,很多發展中國家也不具備這種發展循環經濟的能力。把固廢再生為資源的工業,是現代工業體系的一個環節,涉及供應鏈和下游產業,不是朝夕之間可以建成的。"
問題還有純經濟方面的因素。不能說,日本和美國不掌握垃圾高質量再加工技術,以適應中方的新要求。問題在於,這些國家的廢棄物再加工成本高,因此,為發達經濟體再加工垃圾是不合算的。
毫無疑問,中國是恰當的夥伴。借助於廉價勞動力,中國是可以從事外國垃圾分揀工作的。在發展中經濟、其中包括全週期經濟體條件下,對二次原料的需求是巨大的。
目前,形勢發生了變化。習近平主席宣佈,中國新時期應獲得"三大戰役"勝利: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脫貧和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由此,中國拒絕接收外國垃圾的政策是認真的、長期的。專家們指出,垃圾可能將在新的小型消費市場間分解。比如歐盟,可能從亞洲轉向歐洲。在保加利亞,垃圾填埋稅很低,他們通過這種方式處理80%的自有垃圾。也許,愛沙尼亞、希臘、塞浦路斯、馬耳他、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也完全可以從事垃圾生意。